第F08版:知识

《从“脆皮”到“强韧”》:“脆皮青年”现象的成因与转化路径探析

  

燕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皇甫浩南

  摘要:“脆皮青年”一词近年来成为网络热词,用以形容当代青年群体在身心层面呈现出的“易碎”状态:身体机能下降、心理承压能力不足、价值观迷茫等特征交织。这一自嘲式标签的流行,既是青年对现实困境的戏谑表达,也折射出社会转型期青年群体面临的深层矛盾。本文从文化语境、价值重构与实践路径三个维度,探讨“脆皮”现象的生成逻辑与转化可能。
  关键词:脆皮;强韧;脆皮青年
  一、现象溯源:多重语境下的“脆皮”生成
  (一)网络亚文化的解构与重构
  “脆皮”话语最初诞生于社交媒体平台,“转身把腰闪了”“打哈欠脱臼”“上厕所喜提骨折”“没吃到猪脚饭被气晕”等网络词条火爆出圈,他们以夸张的自我调侃消解现实压力。青年通过“脆皮大学生”“脆皮打工人”等标签,将身体亚健康、职业焦虑、情感困惑等私人体验转化为群体共享的文化符号。这种自嘲并非消极躺平,而是以幽默为盾牌,在公共领域构建身份认同。这种“自我指称”本质上是青年在高压环境中寻找心理韧性的方式。
  (二)社会转型期的价值碰撞
  当传统社会结构与数字化生存方式激烈碰撞,青年陷入多重困境:一方面,工具理性渗透导致生活“量化”,健康指标被简化为步数、睡眠时长等数据;另一方面,成功标准单一化使青年在学业、就业、婚恋等赛道上陷入过度竞争。这种矛盾在青年身上表现为“情感需求与现实压力的撕裂”,而“脆皮”标签正是这种撕裂的隐喻。
  (三)主体性迷失的集体症候
  在消费主义与算法推荐技术的裹挟下,青年逐渐沦为“被动接受者”。部分青年陷入“虚拟社交依赖”,现实交往能力退化。短视频平台制造的“完美生活”幻象加剧了青年的自我否定。这种主体性迷失,使青年在面对挫折时更容易产生“脆皮”感知。
  (四)教育体系的现实困境
  当前教育体系存在身心教育失衡的问题。体育课程被边缘化、心理健康教育形式化、思想政治教育脱离实际,导致青年缺乏系统的健康管理知识。当身体发出预警信号时,他们往往选择忽视或临时应对,而非建立长效的健康管理机制。这种教育缺失与青年自主健康管理意识的薄弱形成恶性循环,加剧了“脆皮”现象的蔓延。
  二、破局之道:从“自我解构”到“价值重建”
  (一)重审健康定义:超越身体指标的桎梏
  当前对健康的过度数据化解读,将青年推向“健康焦虑”的深渊。转化路径需从重构健康认知开始:一方面,倡导“功能性健康”理念,将身体机能与心理状态、社会适应能力视为整体;另一方面,通过校园健康教育、社区体育设施完善等举措,帮助青年建立“动态平衡”的健康观。
  (二)构建支持网络:打破“原子化”生存困境
  “脆皮”现象的深层根源在于青年社会支持的断裂。应构建“家庭-学校-社区-网络”四位一体的支持体系:家庭需提供情感港湾,学校应加强生涯规划与心理健康教育,社区可打造青年社交空间,平台则需优化算法推荐机制,减少“信息茧房”对青年的异化。
  (三)激活主体性:在行动中寻找意义感
  破解“脆皮”困境的关键在于唤醒青年的主体意识。这需要从三个层面推进:其一,通过劳动教育、志愿服务等实践,帮助青年建立“自我-社会”的连接感;其二,鼓励青年参与公共事务讨论,在价值碰撞中明确自身立场;其三,完善创新创业支持政策,为青年提供“试错空间”,将焦虑转化为行动动力。
  三、实践路径:多维度的韧性培育
  (一)教育场域的革新:从“知识灌输”到“生命教育”
  当前教育体系过度强调竞争性,加剧了青年的“脆皮”倾向。应将生命教育纳入通识课程,通过哲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多学科视角,引导青年思考“何为美好生活”。同时,高校应建立心理健康预警与干预机制,将心理辅导从“问题修复”转向“潜能开发”。
  (二)文化生产的转向:塑造积极的价值导向
  媒体与文化机构应承担起“意义生产”的责任:一方面,减少对“成功学”的过度渲染,增加对普通青年奋斗故事的呈现;另一方面,通过影视作品、综艺节目等文化载体,展现青年在挫折中成长的过程,传递“韧性比完美更重要”的价值观。
  (三)政策制度的保障:为青年发展托底
  政府需从制度层面为青年“减负增压”:其一,完善灵活就业保障体系,缓解青年职业焦虑;其二,推动房价、教育成本等结构性问题解决,减轻青年生存压力;其三,建立青年发展监测评估机制,定期发布涵盖身心健康、社会参与等维度的“青年发展指数”。
  四、结语:在“脆”与“韧”的辩证中前行
  “脆皮青年”现象的本质,是青年群体在现代化进程中的适应性阵痛。它既非洪水猛兽,亦非可以忽视的玩笑,而是时代递出的诊断书。转化路径的关键,在于将“脆皮”标签从自我贬抑的符号转化为改变的动力。当社会形成包容失败的氛围,当青年获得更多试错机会,当教育回归育人本质,“脆皮”终将褪去,取而代之的是更具韧性的生命姿态———这种韧性,源于对自我的清晰认知,对世界的理性拥抱,以及对未来的坚定信念。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5-05-20期

  • 第2025-05-15期

  • 第2025-05-13期

  • 第2025-05-08期

  • 第2025-04-29期

  • 第2025-04-24期

  • 第2025-04-22期

  • 第2025-04-17期

  • 第2025-04-15期

  • 第2025-04-10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