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4版:悦读茶坊

董家岭院落

  •   灵石县清代“四大家、八小家、七十二家毛毛家”是县域历史上有影响的大户,不少家族在不同时期的各种地方史料及文艺作品中多有记载,直至现在仍有人孜孜研究。除地位显赫的四大家族外,实力较为雄厚的八小家、七十二家毛毛家我也陆续写了一些。英武雷家庄雷家,在汾河畔渡口造船,除农业、商业,还发展手工业、制造业,当雷家造的船载着这里的人,又携带着货物,一次次沿汾河南下北上在商海里搏击时,我说这是黄土高原上响起的一声惊雷。姓雷,就是要如天空响出一声惊雷般轰轰烈烈干一番事业。南河流域吴庄田氏家族,延续了明清时期祖传秘方的产品“田再田”蜂蜜,在历史上曾走出山西,走至济南、江苏、上海等南北各地,而今天再次从灵石走向全国,荣获“三晋老字号”“非物质文化遗产”“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等称号。历史的长河里,在灵石这片黄土高原与汾河峡谷贫瘠土地上长大的山里汉子不止一次地向命运挑战,善于思考,勇于创业,闯出一条条新实业的路子。王家豆腐、布料、药材、农具,景家香油、西瓜、甜瓜,雷家船只,董家铁器,静升王酒,还有水头醋,马和醋、梧桐燕醋、石膏山冰酒、枣酒、下寨村兴瑞糊糊辣椒等,发展至今,灵石产品越发种类多样,层出不穷,享誉周边。
      黄土高原厚重的地貌特征、悠久的历史文化常常吸引着我越过汾河,跨过峡谷,朝着高原走去。这里有壮丽的自然景观,纵横交错、层层叠叠的沟壑、土原是一种力量,它们告诉我这里有人在用行动与智慧改变历史。
      丘陵上草木掩映中的村庄最醒目,清一色的明清砖瓦院落。每个院子里,三至五孔正窑端庄稳重威严,左右厢房圆形或多边形的窗户为庄严的院落增添了几许灵动。有的为东西二层绣楼,门额、窗户、栏杆上雕刻着内容与样式各异的木质书法或图案。董家人与赵家人以及其余一些少数杂姓人家,一辈又一辈,用勤劳的双手种出养活生命的庄稼。他们双手生满老茧,粗大的手指看似笨拙。然而,也是这一双双辛勤耕作的手打开了制造业的大门。棉布、白糖、铁器、麻油、白酒、鞋帽、粮食、药材……各种产品被制造出来了,在晋商走南闯北的时代,他们抓住机遇携带货物汇入这一巨大的商业洪流,把生意做到全国各地,创造了奇迹。
      董家岭是汾河以西万千丘陵中的一个岭,路崎岖,岭高大,董家与赵家的老院借助地势依岭而建,逐层升高,呈梯状分布。灵石地形以山与高原、丘陵为主,占全县总面积的60%以上。平地少,高原、丘陵水资源贫乏,在生产力低下的古代,高质量农业难以发展。山区地形复杂,偏远难至,一座座寂静的高原成了汾河两岸神秘陌生的地方。汾河以西董家岭的岭位于辽阔的吕梁山区偏东部位置,具备了与更西部黄河两岸几乎一样的气势。在这崇山峻岭间,董家岭的院落群建起来了,岭有多高,院落建筑群有多高。摸爬滚打闯荡出来的董家岭人,在这个偏远山村建起如此规模气势的院落群,其原因,是要打破山区的寂寞,也是要告诉世人平淡无奇的黄土高原上同样会有气势不凡、令人惊艳的建筑艺术品。
      是的,眼前这些农居的确是上等的民间艺术品,与灵石别的镇、古村里优秀的民居古建筑一样,都可谓建筑瑰宝。窑洞上边还是窑洞,雕刻的图案上边还是图案,犹如巨型花朵上的层层花瓣,密密的、挤挤挨挨的,热热闹闹、欣欣向荣的,也像一群聚居在一起朝气蓬勃、有说有笑、热爱生活的乐观的农家人。我走进它们,一层足有十余家,就这样一户挨着一户,一层层叠加,一共有九层,垂直分布的院落错落有序,巍然形成与岭齐高的气势。自然是有伟力的,沧海桑田,日月轮转,垒土成岭;人类也是有创造力的,持续劳作,不断改造,在岭上满覆建筑。因建筑在整体构造上呈层层垒叠的立体布局,数量可观,形似布达拉宫,有人美誉它为黄土高原上的小“布达拉宫”。如此,灵石境内截至目前被认定的有四个规模宏大、高级别的古民居建筑群(包括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中国传统村落等):一个是被誉为“民间故宫”的静升王家大院,一个是被誉为小“布达拉宫”的董家岭古村,一个是被誉为“窑洞博物馆”的夏门梁氏古堡(又称“夏门古堡”),最后一个是被誉为“堡寨式建筑杰出代表”的冷泉古村。其中,董家岭古村由高到低呈梯状层层分布,给人强烈的视觉冲击,这种立体布局的砖石瓦木院落建筑风格成就了黄土高原丘陵地形古建筑群在全国的独特性。布达拉宫巍峨,董家岭建筑群也分外壮观。我近距离目睹过龙门石窟满山层层分布的石窟雕塑,那是佛教界全力打造的壮观辉煌的石窟艺术,成为宗教艺术的不朽,其艺术上的精湛精美、数量与气势上的磅礴壮观令世人瞩目。眼前的董家岭村也如龙门石窟,这一幢幢古色古香、构造讲究的砖瓦结构老院落,一个个院子如宗教建筑或雕塑艺术般神圣地排列着,虽然它只是民间世俗的,却也成为民间世俗的绝唱、世上的不朽。宗教有宗教的神圣,建造讲究的农居有农居的不一般。
      在董家岭村被评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之后,我又数次进村。它是历史的、文化的、知名的、国家级的,我用很长时间在村里一步步地走,文化丰富性、多样性在哪里?层层叠叠的明清民居院落、真武庙、观音庙、土地庙、佛寺、宗祠,以及曾有过的魁星楼、文笔塔等告诉我答案。建筑的多样性只是表面,其思想的多样性是这个国家级村落的实质内涵。千年的农耕文明孕育包容了各种各样的文化思想,道家、佛家、儒家思想……在此都能找到。身处小山村,不故步自封、坐井观天,不囿于贫瘠的土地,意识到手工业、商业向近现代工业文明观念的跨越。直至现在,董家岭人有从政、从教、从医的,也有注重干实业的,办工厂、开饭店……各行各业都有出类拔萃的人物。
      灵石是一个小县城,历史上的董家岭是一个小山村,小山村的人思想之丰富、观念之超前令人可敬。静升王家不是孤独的,灵石任何一个晋商家族不是孤独的,小县城的董家岭也可以走出大晋商,与别的晋商家族一起去完成一个个不朽使命。如今,董家岭古村再次成就了它的辉煌,黄土高原一颗耀眼的古建筑明珠在向世人展示着它的魅力。

    宋晓明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5-05-29期

    • 第2025-05-27期

    • 第2025-05-22期

    • 第2025-05-20期

    • 第2025-05-15期

    • 第2025-05-13期

    • 第2025-05-08期

    • 第2025-04-29期

    • 第2025-04-24期

    • 第2025-04-22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