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F05版:探究

基于“双轨制”的小学班级管理:正式与非正式群体共治模式的实践与反思

  

宁波大学 陈敏珺

  摘要:本文基于“双轨制”的理念,探讨正式与非正式群体在小学班级管理中的共治模式,通过正式与非正式群体共治,实现班级稳定和学生发展。研究界定相关概念并分析管理现状,提出实施策略,反思实践中的挑战。
  关键词:双轨制;小学班级管理;正式群体
  正式群体是经由管理者精心策划,并依据官方文件正式建立起来的组织。在班级管理中,正式群体通过制定规章制度、组织班级活动等方式,维护班级的秩序和稳定,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然而,正式群体也存在一些局限性,如过于强调规范和纪律,可能抑制学生的个性发展。
  一、概念界定
  (一)双轨制的概念
  班级管理中的“双轨制”通常指的是在班级管理实践中采用两种并行的管理模式或路径。这种制度旨在通过不同的管理方式来满足学生多样化的需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双轨制强调正式规则与非正式关系并存的重要性,认为两者相辅相成,可以为班级管理提供更为丰富的资源和支持。
  (二)正式群体
  正式群体是经由管理者精心策划,并依据官方文件正式建立起来的组织。在班级管理中,正式群体通过制定规章制度、组织班级活动等方式,维护班级的秩序和稳定,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然而,正式群体也存在一些局限性,如过于强调规范和纪律,可能抑制学生的个性发展。
  (三)非正式群体
  非正式群体是由学生自发形成的小团体,具有自发性、隐蔽性、情感性等特点。在小学班级中,非正式群体普遍存在,对班级管理产生着重要影响。非正式群体可以通过提供情感支持、分享经验等方式,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和个性发展,但也可能产生消极影响,如形成小圈子、排斥他人等不利于班级团结的现象。
  二、小学班级管理的现状
  (一)正式群体的管理现状
  在小学班级管理中,正式群体虽是管理核心,但存在诸多问题:一是规章制度执行不力,监督缺失,导致规则形同虚设;二是班干部选拔主观随意,缺乏系统培训,领导力和责任感不足;三是班级活动形式单一、内容乏味,缺乏创新性,难以激发学生兴趣和参与热情。
  (二)非正式群体的影响分析
  班级非正式群体的作用具有双重性。当其目标与班级整体目标一致时,能与正式群体合作,推动班级发展,成为班级建设的重要辅助力量。反之,若目标存在偏差或冲突,可能导致矛盾,削弱班级凝聚力和执行力,阻碍班级建设。因此,理解和引导非正式群体,使其与班级目标保持一致,对班级健康发展和管理水平提升至关重要。
  三、基于“双轨制”的小学班级管理模式的实施策略
  在基于“双轨制”的小学班级管理模式的实施过程中,需要采取一系列有效的策略来保障模式的顺利实施,这些策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加强正式群体的规范与管理
  正式群体是班级管理的主体和核心,加强正式群体的规范与管理是实现班级和谐稳定的关键。首先,应该建立完善的班级管理制度和纪律要求,明确学生的行为规范和奖惩措施;其次,应该加强对班干部的培训和管理,提升他们的领导力和服务意识。
  (二)引导非正式群体的健康发展
  非正式群体在班级管理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也可能存在一些负面影响。因此,在基于“双轨制”的小学班级管理模式的实施过程中,需要引导非正式群体的健康发展。作为教师应该积极关注非正式群体的动态和需求,了解他们的兴趣和爱好,为他们提供展示自己才华和能力的平台。
  (三)促进正式群体与非正式群体的融合与协作
  在基于“双轨制”的小学班级管理模式的实施过程中,促进正式群体与非正式群体的融合与协作是实现班级管理效果的关键。具体措施包括组织共同的班级活动和项目,增进双方了解与信任;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与协作能力,发挥各自优势。这有助于营造紧密和谐的班级氛围,提升管理效果。
  四、基于“双轨制”的小学班级管理模式的反思
  在探讨和实施基于“双轨制”的小学班级管理模式过程中,我认识到这一模式虽然为班级管理带来了新的思路和方法,但在实践中也面临一些挑战和需要改进的地方。以下是关于该模式的一些反思:
  (一)学生参与度与自主性
  虽然“双轨制”模式旨在提升学生的参与度和自主性,但在实际操作中,部分学生可能因性格、兴趣或能力差异而难以充分融入。如何设计更加包容和多元化的参与机制,确保每位学生都能在班级管理中找到归属感,是未来实践中需要深入探索的问题。
  (二)教师角色的转变
  在共治模式下,教师从传统的管理者转变为引导者和支持者的角色。这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需要具备更强的专业知识,还需要掌握更多的沟通技巧和社会工作技能。同时,教师自身也需要不断学习和适应这种变化,以更好地支持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综上所述,基于“双轨制”的小学班级管理模式不仅是对传统班级管理模式的一种补充和完善,更是新时代背景下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有效途径。希望通过不断的反思与调整,未来“双轨制”管理模式可以在小学班级管理中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班级的和谐稳定提供有力支持。
  参考文献:
  [1]胡江月.双轨制———班级民主管理的新尝试[J].现代中小学教育,2004,(08):45.
  [2]王自红.学生非正式群体研究的文献综述[J].改革与开放,2012(22):147.
  [3]朱敬明.非正式组织研究综述[J].宜春学院学报,2011(02):42.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5-05-29期

  • 第2025-05-27期

  • 第2025-05-22期

  • 第2025-05-20期

  • 第2025-05-15期

  • 第2025-05-13期

  • 第2025-05-08期

  • 第2025-04-29期

  • 第2025-04-24期

  • 第2025-04-22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