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供水集团有限公司 李娇
在智慧水务的框架下,抄表服务、管道维抢修及巡线巡视等领域通过技术创新可实现的效率提升和资源优化。以下是具体的创新性与实用性分析:
一、抄表服务可实现的创新性与实用性
从传统到智能化的跨越。太原市在抄表服务领域的创新主要体现在智能水表的规模化置换与远程数据管理系统的建设。一是智能水表的规模化置换,太原市近年来加速推进智能水表普及,尤其是在超期服役水表更新改造工程中,投入资金约1.93亿元,计划将城六区22.86万套老旧水表更换为DN20远传阀控水表,覆盖范围包括居民小区、商业场所及农村地区。在前期太原市晋源区在部分便道和主路成功试验树脂防渗井室的基础上,加快对井室内远传智能阀控水表信号的回传效果进行测试。远传水表在供水方面所展示出来的优势,支持低功率、广覆盖的数据传输,尤其适用于地形复杂的农村供水城市化,例如晋源区通过限时供水测试各用水量异常村均降低了日均用水,停水过程未与村民发生当面冲突,用户认为系统控制限水相对于上门停水投诉较少(本次测试涉及用户4300余户收到约30次投诉)以及晋源区政府出面协调水费收费事宜,进一步明确各村收费责任等效果。二是远程数据管理系统的建设,数据采集与传输,水表内置传感器采集流量、压力等数据,通过物联网传输至集中器,再经5G网络上传至云端平台。例如,晋源区通过远传数据分析对各异常用水量村监控,并能实施分时控制水量达到减少漏损防止因跑冒滴漏等原因造成的供水安全事故。云端平台整合数据后,通过AI算法分析用水趋势,优化供水调度。系统提供移动APP接口,未来用户可实时查看用水量、缴纳水费并接受异常提醒。
二、管道维抢修可实现的创新性与实用性
通过技术创新与管理模式改革,太原市在管道维抢修领域的创新主要体现在技术应用创新和管理模式优化。一是技术应用创新:从被动响应到主动预防。实时监测与快速定位:小店区管道队工作人员同太水市政、管网检测人员跨部门进行了地下空洞检测工作。管道队工作人员将需检测的部分路段摆放好安全警示墩后,由管网检测人员用雷达仪器进行探测,逐段排查,并实时将现场情况通报。在经过三小时的检测,根据检测结果及对雷达图形结果的处理分析和对现场综合情况的研判,工作人员判定所测区域内暂未发现地下空洞,排除了安全隐患,保障了城市安全。二是管理模式优化,应急联动机制:在保障重要用户用水,对水表运行情况进行了实时监测和细致排查。工作人员通过专业设备测量、数据对比分析,确认水压、水量均处于正常范围。例如小店区汾馨巷市政施工致使DN300PE供水管线受损,抢修人员迅速赶赴现场关闭阀门截断水源,同时架设抽水设备,快速排干作业面,清理管壁碎石和淤积物。确认漏水点后,用哈夫节加装修复管道,同步拧紧哈夫节六组螺栓,及时修复减少停水时间和周边环境的影响。未来太原市在管道维抢修领域可通过物联网、5G通信技术与AI算法的结合,构建“感知-预警-决策-处置”全链条智能维抢修体系。例如,在管网中嵌入压力传感器与声波检测设备,实时监测管道老化、漏损风险,并通过AI模型预测故障发生概率(如腐蚀预测准确率达85%以上)。晋源区通过水源置换工程将农村供水纳入市政管网,未来需进一步探索城乡联动的应急抢修机制。例如,通过网格化管理系统整合农村与城市抢修资源,建立“1小时响应圈”,确保偏远地区故障处置时效提升60%。
三、巡线巡视可实现的创新性与实用性
太原市小店区与晋源区通过技术创新与管理模式优化,在供水管网巡线巡视领域实现了显著的效率提升与资源优化,具体实践效果如下:一是传统人工巡线与智能技术的融合。人工巡线的精细化升级:太原供水集团有限公司小店营销分公司成立“晓军巡检”团队,通过专人专线、重点巡查抢修管网及施工区域,共551公里供水管线、6866座供水井室、249平方公里供水面积,保障了单线供水区域(如小店区)的稳定性。晋源区则通过村落地形及用户信息在线采集系统项目成果,完成38个村的供水管网摸排工作,绘制北大寺、武家寨村、晋阳堡村等CAD院落图9份,绘制古城营、东关村、庞家寨村等37个村村内院落图及村内道路图、庭院管网图,集中水表井室分布图27份,剩余24个村院落图将逐步绘制完毕。通过此项自主研发的智能技术,可以更准确采集到晋祠泉域水源置换及百村景区化六十二个村的信息,推动从“被动遗漏”向“主动摸排统计”转型,实现复杂地形下的隐患识别与快速处置。
太原市智慧水务的阶段性成果为技术驱动的水务现代化提供了重要样本,但其效能提升仍存在深化空间。从技术迭代视角,当前系统可进一步整合数字孪生、区块链溯源等前沿技术,构建全生命周期管网健康模型。例如,通过高精度传感器与数字孪生体的虚实映射,实现管道腐蚀风险的毫米级预测;或利用区块链技术确保农村与城市用水数据的不可篡改性,助力城乡“同质同价”供水政策的精准落地。从管理模式维度,需加快建立跨区域的智慧水务协同平台,打破小店区、晋源区等行政单元的数据壁垒,推动应急抢修资源在全市层面的动态调配。针对晋源区城乡管网联动需求,可探索“5G+边缘计算”架构下的分布式决策系统,通过本地化AI节点缩短农村地区的故障响应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