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和林格尔县第一中学 杭玉莹
摘要:在当前初中物理教学中,作业设计普遍存在重复性高、机械训练过多及与生活脱节的问题,导致学生负担沉重且学习兴趣下降。本文基于“双减”背景,分析了初中物理作业设计现状及其负面影响,提出通过整合教材内容设计任务型作业和创设生活情境设计应用型作业的创新策略。该策略既减轻了学生作业负担,又有效促进了学生物理能力的培养,实现了减负与能力培养的有机融合,推动了物理教学质量的提升。
关键词:减负;初中物理;作业设计;能力培养;任务型作业;应用型作业
随着“双减”政策的实施,减轻中小学生学业负担成为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初中物理作为一门基础科学课程,其作业设计直接关系到学生学习效果和兴趣培养。然而,当前许多物理作业存在题型单一、重复机械,缺乏创新和针对性,既不能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也难以培养其科学素养与实践能力。作业负担的沉重不仅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制约了其综合能力的发展。因此,探索在减负背景下如何设计既减轻负担又能培养能力的物理作业,成为提升教学质量的关键。本文围绕这一问题,分析现状,提出创新设计策略,以期为初中物理教学改革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一、初中物理作业设计现状分析
(一)作业设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当前的初中物理作业设计中,普遍存在重复性高、机械训练过多的问题,作业内容往往侧重于公式套用和单一题型的反复练习,缺乏思维深度与探究价值,容易导致学生产生厌学情绪。与此同时,许多作业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经验脱节,缺乏真实情境的嵌入,难以激发学生对物理现象的兴趣与实际应用意识。此外,作业缺乏层次性设计,忽视学生之间认知能力和学习风格的差异,未能有效体现“因材施教”和“分层指导”的原则,导致部分学生吃力应付、部分学生兴趣不足,作业的教学功能和育人价值未能充分发挥。
(二)作业负担过重对学生学习的负面影响
作业负担过重已成为制约初中物理教学质量提升的重要因素之一。长期面对数量庞大、形式单一的机械性作业,学生容易产生厌学情绪,甚至出现对物理学科的抵触心理,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明显下降。同时,过度作业占用了大量课余时间,使学生缺乏足够的空间进行自主探究、动手实验或开展个性化学习,限制了其思维拓展与创造力发展。作业不但未能有效促进学生能力提升,反而在无形中增加了学习焦虑,削弱了学习的内在动力和愉悦感,违背了“减负增效”的教育初衷。
二、减负与能力培养融合的作业设计策略
(一)整合教材内容,设计任务型作业
在“减负增效”的背景下,初中物理作业设计应注重整合教材内容,转变传统机械训练模式,倡导任务型作业的实践与应用。教师可围绕教材中的核心知识主线,如力与运动、电与磁等内容,设计具有探究性质的任务,引导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主动建构知识。例如,通过设计生活中的小实验、数据分析、图像识别或推理判断等多样化形式,不仅增强作业的趣味性和实践性,还能有效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逻辑思维与综合运用能力。任务型作业将物理知识与实际问题紧密结合,使学生在真实语境中理解知识、解决问题,实现减负与能力培养的有机统一。
(二)创设生活情境,设计应用型作业
为了实现减负与能力培养的有机融合,初中物理作业设计应更加注重创设贴近学生日常生活的真实情境,从而增强作业的实用性和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主动探究精神。教师应深入挖掘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和问题,将其转化为富有挑战性和启发性的作业任务,促进学生将课堂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结合,推动知识的迁移和应用。比如,可以设计“家电功率分析”作业,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家庭中不同电器的使用情况,测量并计算其功率消耗,帮助学生理解电功率的基本概念及计算方法,同时提升其数据处理和分析能力。又如,布置“力学问题观察记录”,鼓励学生主动关注周围环境中与力和运动相关的现象,进行系统的观察和记录,培养他们的科学观察能力和问题意识,并通过分析这些现象深化对力学基本原理的理解。通过这些生活化、应用型的作业设计,不仅使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感受到学习的现实意义和价值,还有效避免了机械重复的训练负担,促进了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真正实现了减轻作业负担与培养学生核心物理素养的双重目标。这种贴近生活的作业设计方式,也为教师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和评价依据,有助于形成更加科学合理的教学评价体系,推动初中物理教学的创新与发展。
三、结语
综上所述,初中物理作业设计应紧扣减负与能力培养的双重目标,突破传统机械训练的局限,通过整合教材内容,设计富有探究性和实践性的任务型作业,结合生活情境创设应用型作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主动性。这样的作业设计不仅有效减轻了学生负担,更促进了物理核心素养的全面提升。未来,教师应持续探索科学合理的作业设计模式,结合学生个体差异,打造个性化、多样化的作业体系,推动初中物理教学实现高质量发展,助力学生成为具有创新能力和实践精神的新时代人才。
参考文献:
[1]林贵珍.减负理念下初中物理校本作业的设计思考[J].课堂内外(高中版),2023(30):84-86.
[2]杨文秀.“减负”背景下初中物理作业设计与实施研究[J].互动软件,2020(05):4207-4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