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F07版:探索

新课标背景下小学数学情境化教学策略探究

  

张海霞

  摘要: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的颁布为小学数学教学指明了新方向,强调以核心素养为导向重构课堂生态,推动教学从“以知识为中心”向“以素养为中心”转变。在这一背景下,情境化教学作为连接数学知识与现实世界的重要桥梁,日益彰显其独特价值。因此,本文从多个角度探讨新课标背景下小学数学情境化教学的实施策略。
  关键词:新课标;小学数学;情境化教学
  情境化教学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基础,倡导将数学知识融入现实生活、模拟场景、问题情境以及文化情境之中,在引导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其数学思维,提升其应用能力。这一教学模式不仅契合新课标对数学课程“育人”功能的定位,也能通过创设沉浸式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其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能力,从而为提升小学数学教学质量提供了新的路径。
  一、依托生活场景创设情境化数学问题
  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具体化的生活场景能够有效激活学生的认知图式,帮助他们在数学与现实世界之间建立联系。通过将抽象的数学问题还原为真实的生活情境,能够促使学生自然而然地将数学思维方法内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从而实现“做中学”的教育目标。教师在教学中应重视对日常生活中蕴含的数学元素进行深入挖掘,利用生活化的问题情境这一载体,引导学生积极探究数学规律。以“认识人民币”单元为例,教师可以创设“周末去超市买东西”的情境。课前将教室布置成模拟超市,给学生常用的文具、玩具等物品贴上不同价格的标签。课堂上,教师扮演收银员角色,为学生发放虚拟货币卡片,模拟真实的购物交易。当学生选购标价为6元5角的笔记本时,教师可以提出问题:“手里拿着一张5元、两张1元纸币和一枚5角硬币,怎样支付最方便?”通过对真实货币组合及交易流程的模拟,使学生在反复实践中掌握元、角、分之间的换算关系,并理解人民币面额的灵活组合策略。这种将数学知识融入生活场景的教学设计,不仅有效避免了枯燥的换算规则讲解,还能够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借助游戏活动构建情境化学习空间
  游戏化教学通过创设沉浸式体验环境,能够显著提升学生的学习动机和课堂参与度。在小学数学课堂中,设计结构合理的游戏活动可以将抽象的数学概念转化为富有挑战性的任务目标,促使学生在竞争与合作中主动构建知识体系。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设计既富有趣味性又具备思维挑战的游戏规则,引导学生完成知识的迁移与能力的提升。以“表内乘法”教学为例,教师可以设计一个“数字闯关大探险”的游戏。课堂上,在教室地面绘制一个大型数字棋盘,棋盘格上设置乘法算式及奖励格等关卡。学生通过掷骰子决定前进的步数,每到一个算式关卡,需迅速说出正确答案方可继续前进。例如,当学生停在“3×4”这一格时,教师可引导其通过画圈或连加法理解乘法的意义并得出答案。答对则可前进两格,答错则后退 一格。为增强游戏的趣味性和挑战性,教师还可以设置一些特殊规则,如“双倍积分格”或“互换顺序格”。在游戏过程中,学生不仅巩固了对乘法口诀的记忆,还通过不断的尝试与验证,深入理解乘法是同一加数连加的一种简化运算形式。将数学练习设计为游戏任务,不仅提升了课堂氛围的活跃度,也实现了知识巩固与思维拓展的双重教学目标。
  三、融合信息技术打造情境化互动课堂
  在新课标所倡导的“以学生为中心”理念驱动下,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打破了传统教学的时空限制,借助动态化、可视化的交互场景,有效激活学生的认知参与。多媒体与多模态呈现的优势,使抽象的数学概念得以转化为具体而生动的动态情境,这不仅契合小学生以具象思维为主的认知特点,还能通过即时反馈功能构建起双向互动的学习场域,实现知识传递与思维发展的同步共振。以“三角形内角和”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借助几何画板构建动态探究场景。课前,教师将不同类型的三角形(如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嵌入虚拟实验平台,学生通过触屏操作拖动顶点,改变三角形的形状,观察其内角和的实时变化。教师再利用平台的标注工具,引导学生发现“无论三角形形态如何变化,其内角和始终为180°”这一规律,并通过动画演示将三角形的三个角拆分并拼接成一个平角,以验证学生的猜想。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可以随机选取学生的操作数据制作对比图表,利用弹幕功能收集学生的即时疑问。针对频繁出现的问题,教师推送相应的微课资源进行拓展讲解,从而构建出一个“自主探索—动态验证—精准答疑”的闭环式学习路径。通过这种交互式的教学设计,抽象的几何定理在学生的实践体验中得以自然内化,极大提升了学习的深度与效率。
  四、结语
  在当前教育改革不断深化的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亟需探索一条契合核心素养培养目标的创新路径。情境化教学凭借其独特的育人价值,成为连接数学知识与现实应用、抽象思维与具象认知之间的重要桥梁。通过生活场景、游戏活动与信息技术等多维度情境的创设,情境化教学有效激发了学生的认知潜能,促进了知识的自主建构与能力的持续发展。这种教学方式不仅为培养兼具数学思维与实践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奠定了坚实基础,也为推动小学数学教学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具有深远的教育意义和广泛的实践价值。
  参考文献:
  [1]王婷.新课标下小学数学情境化教学实施方略[J].数学大世界(下旬),2024,(12):95-97.
  [2]刘艳梅.指向“三会”的小学数学情境化教学实施方法研究[J].数学教学通讯,2024,(01):68-70.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5-05-29期

  • 第2025-05-27期

  • 第2025-05-22期

  • 第2025-05-20期

  • 第2025-05-15期

  • 第2025-05-13期

  • 第2025-05-08期

  • 第2025-04-29期

  • 第2025-04-24期

  • 第2025-04-22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