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F02版:创新

穗萌动对小麦品质和种子质量的影响及措施

  

山东省滕州市种子公司 王敏

  摘要:异常气候事件可能导致我国主要小麦产区在收获关键期间遭遇强降雨天气,这种现象的出现可能会导致我国小麦出现穗萌动、穗发芽的现象,小麦品质和种子质量受到影响。基于此,本文对穗萌动对小麦品质和种子质量的影响及措施进行了研究,首先分析了穗萌动、穗发芽的概念与形成原因,然后分析了穗萌动发芽对小麦品质和种子质量的影响,提出了穗萌动发芽防治措施,以期为相关人员提供参考。
  关键词:穗萌动;小麦品质;种子质量
  阴雨天气和适宜温度可能导致小麦籽粒出现提前萌发现象,即穗萌动,诱发小麦质量问题,包含籽粒水分过高、发芽粒过多,不完整粒比例上升的问题,还会导致多种病害现象。
  一、穗萌动、穗发芽的概念与形成原因
  (一)穗萌动、穗发芽的概念
  穗发芽是指小麦植株在籽粒灌浆时期,因阴雨天气和适宜温度,导致未收获的小麦籽粒在穗上萌发生长,并可见胚根和胚芽的现象。穗萌动是穗发芽前的关键生理状态,小麦籽粒胚部出现明显膨大和隆起现象,甚至导致破裂。发芽口也出现开裂现象,但胚根和胚芽尚未突破种皮。
  (二)穗萌动和穗发芽的成因
  小麦种子的遗传特性会导致部分小麦品种容易出现穗萌动与穗发芽的现象。部分小麦品种没有明显的休眠期,在收获期容易出现穗萌动现象。小麦休眠期长短会受到温度和湿度条件的影响。早熟品种会在多雨天气下明显缩短休眠期,晚熟品种普遍具有中等休眠特性,不易出现穗萌动现象。小麦种子胚乳对赤霉素诱导α-淀粉酶合成敏感性较高的品种容易出现萌动发芽现象。部分红皮籽粒小麦具有更强的抗穗发芽能力。
  二、穗萌动发芽对小麦品质和种子质量的影响
  (一)对小麦品质的影响
  小麦籽粒在出现穗萌动现象时,会开始逐渐分解代谢自身的营养物质,将储存的淀粉、脂肪蛋白质进行分解,为胚发育提供能量,导致小麦籽粒出现干物质含量减少的现象,导致小麦产品整体质量等级和营养价值降低,不仅如此,穗萌动发芽会导致小麦
α-淀粉酶活性提高,导致小麦加工品质出现问题,制成面粉品质劣化,导致面制品出现质地发黏的现象。
  (二)对小麦种子质量的影响
  穗萌动过程会消耗种胚养分和能量,导致种子出现生理机能下降的问题,导致活力不足,在后续萌发过程中出现发芽势和发芽率降低的现象,萌发速度较为迟缓且出苗不够整齐,幼苗呈现黄弱畸形现象,部分植株会完全丧失萌发能力,出现死苗现象。
  三、穗萌动发芽防治措施
  (一)农事措施
  为了防止小麦出现穗萌动发芽现象,需要利用农事措施进行处理,首先应选育并推广具有较强抗穗萌动发芽能力且能满足目标区域生态条件的小麦品种,根据当地气候和土地特点进行小麦品种的合理选择。小麦种植人员需要科学安排小麦种植时间,对小麦生育过程进行宏观调控,确保小麦植株籽粒成熟时期避开降水集中的雨季。
  (二)药物防治
  小麦种植人员需要在小麦临近成熟时期,对天气预报进行密切关注。当即将出现持续降雨过程时,种植人员需要对麦穗喷施穗萌动与穗发芽抑制剂,利用化学手段进行干预,来有效避免小麦出现穗萌动与穗发芽现象。
  (三)及时抢收
  当小麦成熟后,小麦种植人员应立刻开始组织收割,高效利用机械化收割设备进行收割,在收割完成后及时对小麦籽粒进行干燥处理,确保小麦可以及时安全入仓保存,最大限度降低籽粒在雨季的暴露时间,避免出现穗萌动与穗发芽问题。
  (四)加工措施
  种植人员发现已经出现穗萌动或发芽的小麦籽粒时,需要立即进行翻晒和烘干,确保水分快速降低。发生穗萌动或发芽的小麦籽粒会出现千粒重显著下降的问题,种植人员需要对其进行筛选分级。若涉及小麦种子,需要进行特别关注,穗萌动或发芽的小麦籽粒结构强度会显著下降,在机械加工过程中会更易出现受损问题。进行穗萌动或发芽的小麦种子加工时需要选择处理精度更高的生产线,进一步强化筛选强度,在必要情况下可以进行复选,确保种子质量有效提升。
  四、结语
  综上所述,小麦穗萌动与穗发芽发生后,导致品质和种子质量下降具有不可逆性,会导致粮食生产质量和安全受到影响,让小麦种植人员出现经济损失。小麦穗萌动与穗发芽是在特定不利气候条件下的自然灾害,农业保险需要发挥其核心功能,相关部门需要研究制定更具有针对性的农业保险政策,种植人员需要采用农事措施、药物防治的方式降低小麦穗萌动与穗发芽的概率,在小麦成熟后进行及时抢收,出现小麦穗萌动与穗发芽现象应采用有效的加工措施降低经济损失。
  参考文献:
  [1]刘明鑫,石永博,张魁.小麦胚萌动和发芽对种子质量影响和应对策略[J].河南农业, 2023(28):46-47.
  [2]张卫.小麦成熟期遭遇“烂场雨”强化农业防灾减灾能力迫在眉睫 [J]. 中国食品, 2023(12):10-15.
  [3]刘瑞,周贵兰,洪越,等.低温对小麦种子萌发不同阶段生理特性的影响[J].北京农学院学报,2024,39(03):32-38.
  [4]沈新磊江清霞葛昌斌李学军.小麦收获期烂场雨应对措施探讨[J].河南农业,2024 (15):59-59.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5-06-10期

  • 第2025-06-05期

  • 第2025-05-29期

  • 第2025-05-27期

  • 第2025-05-22期

  • 第2025-05-20期

  • 第2025-05-15期

  • 第2025-05-13期

  • 第2025-05-08期

  • 第2025-04-29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