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泉市领航新能源有限公司 续兆一
“四下基层”即“信访接待下基层、现场办公下基层、调查研究下基层、宣传党的方针政策下基层”,是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的重要体现。在新时代背景下,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形势,领导干部坚持“四下基层”,不仅是密切党群关系的有效途径,也是企业发展决策的必然要求。
在我看来,“四个基层”中的四种方法和制度是相互关联和相互支撑的,绝非孤立存在。在开展工作时,要将“四下基层”制度穿插贯彻落实其中,深刻理解并运用“四下基层”,根据实际情况适时、适度、适当选择“四下基层”制度中一种或者多种工作方法,切实做好宣传、调研、信访、现场办公等工作。其中的关键在于“平、近、实、灵、深、及”六维框架的精准把握。
一、态度突出一个“平”字:平等视角,倾听民声
“四下基层”的首要任务是树立正确的群众观念,坚持人民至上,把人民利益放在心中最高位置。领导干部应怀着对人民的深厚感情,主动下沉一线,了解职工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倾听群众呼声,切实解决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这种深入基层、贴近群众的态度,才能够听到更真实的声音。这是“四下基层”的基石。
二、关系突出一个“近”字:拉近距离,增进感情
因为职务、年龄等原因,领导干部和基层职工难免距离感。为了拉近与群众的距离,干部应主动融入群众生活,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所急所需。实践证明,面对性格开朗的职工,开放式问题效果较好,面对性格内向的群众,封闭式问题则更管用。另外,座谈会的形式虽然收集信息的效率更高,但是因为参与人数多,效果却不及一对一的谈心谈话。谈心谈话重在“谈心”,可以从职工的生活方面入手,以“父母是否健康,孩子几岁啦”等“拉家常”的方式开场才是最优解,参考“生活——工作——需求——希望”模式,详细了解职工生产生活的情况,实现物理距离与心理距离双贴近。拉近距离才能够更准确地把握群众脉搏。这是“四下基层”打开局面的重要办法。
三、方法突出一个“灵”字:灵活多样,创新方式
当开展信访工作不能收集到有用的信息时,调查就成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重要手段,能够变“被动接访”为“主动下访”,做到听民声、察民情。另外,调查研究下基层是“四下基层”的重要路径,变“群众呼声”为“政策哨声”。同时,要灵活运用“四下基层”,不拘泥于一种形式。例如:调查过程中面对职工的困惑不解时,就要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和公司制度;一旦发现安全生产隐患或者存在设备故障时,则是现场办公的最佳时机。这是“四下基层”的综合运用。
四、研究突出一个“深”字:由表及里,挖掘根源
在四下基层的实践中,研究不仅仅是表面的观察和简单的总结,而是需要深入剖析问题的本质,把握事物发展的内在规律,必要的时候可以“解剖麻雀”,以小见大。这要求干部在调研过程中,不仅要看到问题的表象,更要挖掘问题的根源。例如,在信访接待下基层时,对于职工反映的各类问题,不能只是简单地记录和处理,而是要通过深入交谈、实地查看等方式,了解问题产生的深层次原因。研究要遵循“由表及里”“由外至内”的模式,将调查的结果进行汇总、归纳、提炼、加工、分析,把握“挖掘问题根源——事物发展规律——系统思维与综合分析”的过程,抓住“人”这个关键因素,必要时进行一事一议、特事特办,还要借鉴其他工作的先进经验和有效办法,从而达到破解难题的目的,为制定科学合理的政策措施提供有力支持。这是“四下基层”的本质要求。
五、反馈突出一个“及”字:及时反馈,有效应对
对于群众反映的问题和困难以及工作进展情况等信息要及时反馈,最终的目的是形成闭环,从而建立领导干部和职工之间的信任。必要时可以自我加压,建立台账,紧盯不放,一抓到底,最终形成长效机制,从而推动工作持续健康发展。通过及时反馈和有效应对,干部能够及时解决群众的实际困难,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这是“四下基层”的主要目的。
六、作风突出一个“实”字:求真务实,注重实效
实,要以真实、务实、求实为抓手。在“四下基层”全过程中,必须坚持求真务实的作风,注重实际效果,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要注重调研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做到提前准备,有的放矢,避免走过场、搞形式,确保调研成果能够转化为推动工作的实际行动,以实干的作风推动工作落实。这是“四下基层”的核心所在。
四下基层作为密切联系群众、深入基层实践的重要工作方法,具有鲜明的时代价值和现实意义。通过态度的平易、关系的亲近、方法的灵活、研究的深入、反馈的及时以及作风的务实,党员干部能够更好地了解基层实际情况和群众需求,为制定科学合理的政策措施提供有力支撑;同时,也能够不断提升自身的工作能力和水平,为新时代干部作风建设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在未来的工作中,我们应继续坚持和发扬四下基层的优良传统和作风,精准施策、科学决策,为国有企业更好地发挥压舱石”“顶梁柱”作用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