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民族大学经济学院 于司航
东北的雪是硕大无朋的,厚重而绵长,当你以为雪季已过的时候,雪却在你不经意间席卷而来,让你猝不及防的准备厚衣服,也给你“千树万树梨花开”的惊喜。东北的雪是纯洁的,阵仗很大,但不骇人,只是映衬出天地之美,让人留恋在雪的王国中,在纯白的梦境中肆意穿梭,留下自己的痕迹。
早课自不必多说,是清晨时分被窝里的慵懒,是去教室路上匆匆忙忙的脚步,是求知若渴的目光与昏昏欲睡的眼神的相互交织。这日的早课想必也不会例外,而那遍布人间的白色却给了我极大的惊喜。熟悉的闹钟铃声,一如既往的上课路线,而路途中的景色却是焕然一新。天地之间的每一个角落都披上了雪白的外衣,行人留下的足迹则为这雪白的外衣增添了零星点缀。望着这不可多得的雪景,人们的脚步都不觉放缓了,昏昏欲睡的感觉不知不觉中烟消云散,而所留下的则是惊喜、感动、心照不宣。
定睛细看,这雪是无处不在的,汽车的挡风玻璃上,花花树树的细枝末节处,屋宇楼台、幽深小径、街头巷尾都得到了雪的青睐,暂时成为了雪的栖居之地。而那遮遮掩掩、密不透风的区域则无福消受雪的“亲吻”了。这雪蕴含着一个“藏”字,那白皑皑的雪是调皮的,它不会一直跟你面对面,一不留神,它便不见了,仿佛藏在了大自然中。它藏在潮湿的路面、低处的水洼中,也藏在人们的心中。人们知道它去哪了,也知道它还会再来。雪过无痕,但却在人们心里留下了痕迹。这种痕迹是镌刻在记忆中的,也会随时间变淡,而当雪再来时,痕迹又会闪闪发光。
早课路上的十分钟,与我而言,看雪景倒是最好的消磨了。路边的雪厚实、稳重,仿佛是深不见底的,一脚踩下去只听见“咯吱”的沉闷声响,仿佛其中承载了上千年的回音。而树梢上的雪是调皮、可爱的,它在风的吹拂下飘落,有时会打在路过的行人身上,甚至会落到后颈里,让人精神为之一振。披在松树林身上的雪则为树林增添了一丝“写意”的色彩,像是画中风景;积雪在微风中轻轻晃动,洒落点点晶莹,宛如玉树琼枝,闪耀着独特的光芒。已经绽放的花朵被雪花包裹着,像是一对不离不弃的姊妹,争奇斗艳又互相陪衬。这一片景象是令人心生荡漾、心生惊奇的,举目望去,这雪是没有边界的,千丝万缕、纷纷扬扬,仿佛整个世界都被雪笼罩。雪是静谧的,而人是热闹的,时间虽早,而大批上早课的学生都陆陆续续赶往教室,他们或是成群结队,或是孤身一人,都惊叹今日的雪景。雪在人的带动下,仿佛也更加热闹了,和人们一起翩翩起舞。
十分钟的光景是一晃而过,而壮观的雪景早已让我大饱眼福。不同于“风雪夜归人”,我这个在风雪中上早课的人也马上到教室了。驻足回望,只见那一片片洁白的雪花更加明亮,天地间的景色更加动人。这一切就像是一场轻柔的梦,让人流连忘返。往昔关于雪的记忆也如潮水般涌上心头,每一次下雪的时候,我的心情都是愉快的,尽管天色昏暗、寒流席卷,但只要那大片的雪花落下来,我就顷刻感到自然的伟大,抛却诸多烦恼,心中只剩平静。行走在洁白的世界里,眼看万千世界,聆听雪的声音,嘴角露出笑容,心中充满喜悦。
文人都爱描写雪,鲁迅的《在酒楼上》有这样的描写:“著物不去,晶莹有光,不比朔雪的粉一般干,大风一吹,便飞得满空如烟雾。”将南方的雪和北方的雪做了比较,道出了雪的特色。韩愈如此描写春雪:“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在诗句中,雪活脱就是一个精灵,生机勃勃。海子在《遥远的路程》中道出“阳光下的大雪刺痛人的眼睛”,让人感受到雪的洁白无瑕,也让人将心比心,在雪的映射下自我反思。早课路上的十分钟让我领略了雪的姿态,雪景始终萦绕在我的思绪中,使我心底产生了阵阵涟漪。雪也会随着时间逝去,待到积雪融化,一切关于雪的痕迹慢慢消失。而这十分钟的光景却已保存在我的记忆中,成为刹那间的永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