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2版:综合新闻

中药材杜仲的产地趁鲜切制技术

  • 杜仲原药材

  • 趁鲜切制产地片

  •   杜仲,又名思仙、木绵、思仲等。始载于《神农本草经》,被列为上品,之后《名医别录》《本草经集注》等历代本草皆有记载,是补肝肾、强筋骨、安胎的中药材。我国是世界杜仲资源的重要保存地,约占世界杜仲资源总量的95%。杜仲作为中国特有药材,其药用历史悠久,在临床上应用广泛。
      杜仲为落叶乔木,以树皮入药,现多为人工栽培,生长周期较长,一般种植10年以上才适宜剥皮采收,多在4月~6月树液流动旺盛期采收为佳。
      经半环切剥取的杜仲树皮,需先经过产地初加工成药材,方可进入中药饮片或制剂生产企业,作为原料生产药品。
      传统产地初加工方式受制于落后的生产条件,加工周期长,导致中药材内部的有效成分极易受到外界环境因素(如温度、湿度、光照等)的影响,发生氧化、分解等,造成有效成分严重流失,直接影响了药材的质量与临床疗效。趁鲜切制工艺是在中药材新鲜度最佳、有效成分含量最高的时期,切制成片、丝、段、块、瓣等形状,并采用科学的干燥技术进行处理。该工艺不仅优化了生产流程,缩短了加工周期,减少了有效成分在加工过程中的损失,还通过标准化(DB 14/T 3307—2025《中药材产地趁鲜切制技术规程杜仲》)生产,通过除去粗皮、发汗、晾晒、清洗、切制、干燥、筛选等工艺流程,严格控制生产工艺参数,显著提升了中药材的整体质量,有效杜绝了加工环节中外源性污染的引入,从而保证用药安全有效。 (崔小芳宋毅文/图)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5-06-26期

    • 第2025-06-24期

    • 第2025-06-19期

    • 第2025-06-17期

    • 第2025-06-12期

    • 第2025-06-10期

    • 第2025-06-05期

    • 第2025-05-29期

    • 第2025-05-27期

    • 第2025-05-22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