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爽
摘要:全媒体生态的深度演化,对信息传播的基本规则进行重构,对政工话语体系构成了系统性挑战。基于此,本文对全媒体时代政工话语体系的重构与传播策略进行了研究,首先对全媒体生态对传统政工话语体系进行深度解构,然后提出构建适配全媒体生态的政工话语新体系,最后提出实现政工话语的有效触达与深度认同的传播策略,以期为相关人员提供参考。
关键词:全媒体;政工;话语体系;重构;传播策略
传统单向灌输的政工话语传播模式受到多渠道信息传播的冲击,圈层分化的受众对政工话语产生抗性,政工话语本身存在的表达僵化削弱了传播有效性。这些政工话语体系发展的结构性困境,揭示了政工话语体系和全媒体传播规律之间的张力。
一、全媒体生态对传统政工话语体系的深度解构
(一)传播格局颠覆
全媒体时代的快速发展,影响了信息传播格局。传统政工话语传播基础受到了全媒体时代的冲击,导致传统传播媒介不再是传播中心。传统政工话语传播过于依赖单一信息源为民众进行单向传播,在全媒体背景下,政工话语体系传播模式存在效率较低的问题,全媒体时代信息不再受到源头的严格控制,在较为多元化的平台中进行自由交互,对主流媒体的主导地位产生了冲击。目前,我国信息传播环境逐渐朝向高度开放发展,民众多元化的观点和信息共存,官方话语在试图抵达和影响相关受众时,会出现较为明显的信息过载现象。
(二)受众身份蜕变
全媒体环境对受众的身份进行了重塑,受众的主体性得到了强化,需求层次不断演进。传统传播过程中,受众相对被动的身份逐渐发生改变,用户逐渐开始主动筛选信息、评价内容甚至参与生产之中。受众由于不同价值取向逐渐形成多元圈层,信息获取路径高度分化,传统政工传播方式难以实现预期效果。
(三)话语本体困境
在全媒体背景下,政工话语体系受到多重结构挑战,话语本体存在表达有效性不足的问题。部分政工话语在表达时存在固化现象,表达方式往往依赖传统格式,和当代年轻网络用户的语言习惯存在较大差别,最终让政工话语体系和民众之间的沟通出现障碍。在内容供给层面,政工话语体系很难适应不同平台的不同推送特性以及受众群体的不同需求,政工话语多展现为高度同质化的内容,很难对用户进行差异化内容推送。
二、重构路径:构建适配全媒体生态的政工话语新体系
(一)坚守政治性与提升时代性相统一
为了进一步对政工话语体系进行重构,需要对政工话语体系的内核进行创新,实现政治原则坚守,同时与新时代特征实现有机融合。首先需要对根本价值引领进行明确,确保核心理论主张和政策方向清晰且坚定传递。不仅如此,需要深刻融入时代发展脉搏,和现实社会矛盾新变化进行紧密关联,对国家战略新部署和科技革命新动向进行紧密关注,确保政工话语体系具有鲜明的现实针对性和前瞻性。不仅如此,还需要在价值表达环节中融入人文关怀内容,将视角延伸到民生实际诉求,对普遍社会心态进行考量,确保人民主体地位价值认同得到承载。
(二)创新符号表达与激活话语活力
对政工话语体系进行重构需要对话语形式进行创新,利用符号表达提高政工话语的活力和吸引能力。首先需要对语言风格进行转变,从传统程序化表述转变为更符合网络传播个性的表达方式,对常见网络词汇进行有效吸纳,进一步融入口语化内容,提高政工话语的可读性。还需要进一步对视觉符号进行有效应用,利用动态影像、实时互动直播等新媒体形态对信息展现维度进行拓展。不仅如此,还需要对话语符号的多元融合进行积极探索,融入青年群体接纳的亚文化元素和符号,拓展政工话语表达的包容性。
(三)转向开放协同与用户共创
对政工话语体系进行重构需要推动生产机制的开放转型,建立多主体协同、高响应度的内容生成模式,首先需要进一步突破单一主体局限,构建包含官方主导力量、专业内容机构、关键意见节点和普通用户的合作架构,最终形成资源互补的生产网络。还需要建立敏捷化工作流程,对舆论热点进行捕捉,进一步缩短策划制作周期,对生产内容进行动态调整。进一步深化用户的参与层级,对公共问题进行讨论,并进一步开放内容投稿通道,搭建线上反馈平台,对集体智慧进行有效整合,让政工话语从传统的单向输出转变为双向互动。
三、结语
综上所述,全媒体时代带来的信息变革,对传统政工话语体系带来了挑战和机遇。政工话语体系可以和全媒体时代进行融合联动,最终实现创新重构,在坚守政治原则的前提下,持续推动政工理念传播和全媒体技术应用的协同创新,确保主流声音能够占据主导地位,为国家发展凝聚思想共识。
参考文献:
[1]刘雪婷.全媒体时代国际传播话语体系建构的新路径——以《望海楼》为例[J].中国有线电视,2023(8):61-64.
[2]费雯俪,于运全.系统性,复杂性与实践性:全媒体时代国际传播规律探析[J].新闻与写作,2023(4):87-95.
[3]翟承宇.全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建构[J].传播与版权,2023(24):101-104.(作者单位:秦皇岛市山海关区融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