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C01版:法院文化

晋城法院提升矛盾纠纷预防化解法治化水平被省高院通报推广

  •   今年以来,晋城法院准确把握“最后一道防线”定位,坚持“党委领导、政府主导、法院指导、社会疏导”原则,积极参与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助推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收效明显,8月5日的山西高院简报予以推广这一做法。

    立足审判职能,筑牢综治中心规范化运行的司法根基

      强化前端预防,深化先行调解工作。健全完善“法院+综治中心”诉调对接机制,畅通特邀调解组织及调解员入驻法院调解平台渠道,对经综治中心调解达成的协议,依法进行司法确认,提升调解实效。
      做实中端化解,优化多元解纷供给。依托综治中心平台,整合法院专业力量与人民调解、行政调解、行业调解等资源,探索在综治中心设立“法官工作站”或巡回审判点,对适宜在基层调处的家事、邻里、小额债务等纠纷,法官提前介入指导或参与联合调处,为综治工作注入“定分止争”内核。
      巩固末端保障,强化裁判规则引领。依法公正高效审理涉社会治安、公共安全、基层治理的各类案件,严惩危害社会治安犯罪,妥善化解涉众型矛盾纠纷。将综治中心作为重要普法阵地,通过开展法治宣传活动、庭审直播、法律知识讲座等,引导群众依法理性维权。截至6月底,全市法院已先行调解案件3550件,调解成功3095件,调解成功率87.18%。

    强化协同联动,畅通综治中心规范化运行的对接渠道

      深化信息互通共享,依托政法协同平台及综治信息系统,积极推动审判执行关键节点信息、涉稳风险预警信息、重点人员动态信息等与综治中心平台的互联互通,实现矛盾纠纷风险隐患“一屏统揽、一键指挥、闭环跟进”。
      完善联席会商机制,强化与派驻单位的沟通协调,常态化开展工作协调会、每月例会等,不断完善先行调解工作体系,促进法院派驻中心各项工作顺利开展。
      加强业务协同指导,加大对综治中心内调解组织及调解员的法律业务指导和培训力度,通过集中授课、案例研讨、庭审观摩、跟班学习等多种形式,提高调解员的法律素养、政策水平和调解技能。组织“总对总”成员单位和山西多元解纷平台对接单位及部分特邀调解员共计55人到浙江大学和“枫桥经验”发源地诸暨集中培训,全面提升“内行人”解决“行内事”能力,切实为解纷“加速”、为诉讼“减负”。

    强化组织保障,夯实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的支撑体系

      压实工作责任,成立由院主要领导负责的工作专班,明确立案庭、诉服中心作为责任部门,确定具体联络人,制定详细对接方案和任务清单,通过立足服务保障群众、畅通原被告诉求表达、排查化解矛盾等方面协同发力,推动人民法院与综合治理中心、审判法庭的联动。
      配强专业力量,选派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善于做群众工作的法官和法官助理,常态化联系、入驻或巡回服务综治中心,提供及时、专业的法律支持。目前,全市法院共有3名法官、2名法官助理、10名书记员、8名退休法官、37名调解员和1名内勤入驻综治中心或同级矛调中心。
      强化技术支撑,在法院信息化建设中统筹考虑综治中心对接需求,优化人民法院调解平台兼容性与便捷性,为综治中心高效化解纠纷提供技术便利。

    晋成闻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5-08-12期

    • 第2025-08-07期

    • 第2025-08-05期

    • 第2025-07-31期

    • 第2025-07-29期

    • 第2025-07-24期

    • 第2025-07-22期

    • 第2025-07-17期

    • 第2025-07-15期

    • 第2025-07-10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