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0日的陆家嘴论坛上,银保监主席郭树清提出:金融衍生品很难再发家致富,房地产永不下跌这个理念不能继续。郭树清一直被称为金融风险的吹哨人,尤其是去年8月以来,他连续三次直言房地产泡沫是威胁金融安全最大的灰犀牛。回看他每一次说话的背后,针对楼市的调控行动都在悄然落地呼应。
坚持“房住不炒”政策是近几年楼市政策的基调,从国家至地方至今没有出现放松调控的迹象。2018年开始,推行去杠杆政策,货币收紧,导致货币宽松时期过度融资的企业遭遇流动性压力,尤其是2020年接连出台了三道红线、放贷集中度、土地两集中出让制度、建立二手房指导价机制、严厉打击经营贷违规入楼市等空前严厉的地产调控政策,每一条都打在地产企业的七寸上。银行、信托,包括一些非标融资纷纷停止新增地产领域,房地产企业受到经营压力和流动性压力的双重打压,部分之前的明星房企经营风险暴露,出现流动性危机。
通过梳理,我们发现爆雷房企如出一辙,都是货币宽松时期超越大多数同行的明星房企,依靠高比例融资迅速扩张,在短期内实现跨越式发展进入百强房企名单,可谓止之于此,失之于此。
部分房企前期快速扩张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由于通过常规银行项目贷款远不能满足扩张需要,且银行贷款合规门槛较高,须达到“四三二”条件,房企往往开拓其他的融资渠道,最主要的包括非标融资及资本市场发行债券或ABS。
非标融资,在2019年政策收紧前可规避银行贷款的诸多条件限制,解决房企前融拿地等各种痛点,但融资成本较高;发行债券或ABS虽然成本较低,但要求企业具有一定的规模,且债券或ABS高度市场化运作,对企业信用等因素非常敏感,这就更促使房企要快速膨胀做大规模,赶超行业排名。在货币宽松时期,泛滥的流动性和快速上涨的房价,可以有效掩盖以上问题,企业处于高杠杆高周转的正循环中;但在货币政策收紧后,这种模式就会反噬,越是前期加杠杆激进的房企,掉头向下的势头越猛烈,更容易发生资金链断裂,引发后续一系列危机,形成负循环。
回归到太原市场,目前支持房地产的银行在市场上再难寻觅,非标高成本资金对项目要求也愈来愈高,私募等个人投资者对地产金融产品积极性有限,房企融资难的境地不知何时到终点。包括房贷按揭,多家银行表示没有新增额度或者额度有限。
正处于地产转折进行时的你我,选房买房要有大视野。
太原诺亚公司金融投资顾问 贺润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