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版:论苑

积极推进“双减”工作 全面提升育人质量

□牛玉书 

  长治市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充分发挥学校教书育人主体功能,强化线上线下校外培训机构规范管理”的指示,坚决贯彻中央深改委关于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决策,全面落实教育部、省教育厅关于“双减”工作的部署,围绕“校内保障、校外规范”整体工作思路,着力增加优质资源供给,提高教学管理水平,规范校外培训行为,营造良好教育生态,全面提升育人质量。
  一、保障优质资源供给,守好“双减”主阵地
  中央深改委第十九次会议指出:减轻学生负担,根本之策在于全面提高学校教学质量,做到应教尽教,强化学校教育的主阵地作用。我市努力扩充公办优质教育资源,确保公办中小学居于主体地位、发挥主导作用。一是推进学校布局优化,保障公办资源充分供给。根据省教育厅统一部署,2019年以来组织县级人民政府3次修订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规划,切实满足城镇化进程中人民群众对优质公办教育资源的需求。二是推进课堂教学改革,保障公办资源优质供给。在全市域实施课堂教学改革,先后创建课改试点校300所、领航校42所,推动建立“目标导航、自主探究、分组合作、引导启发”的生本课堂教学模式,目前全市中小学实现课改全覆盖,教师参与率达72%以上,保证了学生在校内学足学好。三是推进校内课后服务,保障公办资源多样供给。在全市中小学校实施了以双休日、寒暑假免费开放校园和下午放学后免费托管为主的校内课后服务工作,由学校向自愿参加的学生提供作业辅导、答疑解惑、艺体培训、体育健身等服务,目前,全市开展托管服务的中小学300所,免费开放校园的452所,两项均开展的228所,参与教师2万余人,服务学生32万余人。
  二、加强学生“五大管理”,用好“双减”主抓手
  我市根据教育部“五项管理”和省教育厅“十项举措”要求,将学生作业、睡眠、手机、读物、体质等方面的管理作为推动“双减”工作的重要抓手,持续深化,收到实效。一是加强作业管理。建立班主任统筹班级作业总量、学科教师提前试做、校内完成大部分作业、全批全改等制度,在减轻作业负担的同时确保完成教学任务。二是加强睡眠管理。对学生到校时间、上课时间、就寝时间做出原则性规定,引导家长不额外增加孩子负担,保证学生充足睡眠。三是加强手机管理。继续推广智能电子学生证,目前已覆盖10万余名学生,完善电子学生证售后、维修等相关服务,家长对电子学生证认可度持续提高。四是加强读物管理。建立了学校推荐课外读物制度和学校图书馆定期购置图书制度,确保学生能够阅读到优秀读物。五是加强体质管理。狠抓学生体育活动和防控近视眼工作,开展体重和裸眼视力监测,切实增强学生体质,巩固学生“减负”成果。
  三、强化教师队伍建设,建好“双减”主力军
  教师是“双减”工作的主力军,我市大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他们做好“双减”工作的责任感和积极性。一是提高教师待遇,激发工作动力。推行10%—30%的教师增量绩效政策。成立教育基金,发放奖励金、帮扶金4642万元。二甲以上公立医院设立教师挂号窗口,3.3万名在编在岗教师和4千余名代课教师免费乘坐城乡公交、参观旅游景点。二是加强教师培训,提高业务能力。2018年起,市政府每年单列资金用于教师培训,截至目前已邀请专家来我市讲座50余场次,参训人数3万余人次;赴外地学习20余次,参训人数1千余人;实施“继续教育”“国培省培”等多个项目,实现了中小学教师培训全覆盖。三是狠抓师德师风,传导工作压力。为全市所有教师建立“师德档案”,从2017年起连续四年开展寒、暑假有偿补课专项治理,累计查处违反师德师风规范的教师106人,彻底遏制了教师违规补课加重学生负担现象。
  四、抓实培训机构管理,打好“双减”主动仗
  我市从严规范校外培训机构的审批管理,坚决遏制校外培训机构的无序发展,坚决不让良心行业变为逐利产业。一是规范审批制度。从2019年下半年开始,我市全面停止审批体育、艺术类之外的培训机构,两年来实现了学科类培训机构“零新增”,为减轻学生校外培训负担奠定了较好的基础。二是开展专项治理。2018年、2019年,连续两年开展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整治,对资质不良、管理混乱、存在违规行为的培训机构进行了清理整顿,全市培训机构数量由2018年的1171所降低至目前的540所。三是建立长效机制。按照教育部和省教育厅的部署,建立并完善了校外培训机构“黑白名单”制度,定期向社会发布,形成了常态化、长效化的治理机制。四是做到令行禁止。按照有关政策,目前各县区面向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科类培训机构已按要求全部停止培训。
  在下一步工作中,我们将按照教育部、省教育厅关于“双减”工作的最新部署,加大工作力度,完善工作措施,努力做到“三个全覆盖”。一是校内完成书面作业制度全覆盖。指导各中小学校进一步完善作业管理,安排学生利用自习时间和课后服务时间完成绝大部分书面作业,尽最大可能减少家庭作业数量。二是校内课后服务全覆盖。进一步完善课后服务成本核算制度和经费预算制度,在全市所有非寄宿制中小学中开展校内课后服务工作,适当延长课后服务时间,切实做到应教尽教,减轻家长焦虑,遏制家长盲目送孩子参加校外培训现象。三是校外培训机构监管全覆盖。与各有关部门加强协调、分工合作,对校外培训机构依法依规进行全方位、全过程监管。对现有学科类培训机构重新审核登记,统一登记为非营利性机构,逐渐大大压减,解决过多过滥问题。对非学科类培训机构分类制定标准,严格审批。

  (作者:长治市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1-08-25期

  • 第2021-08-24期

  • 第2021-08-23期

  • 第2021-08-20期

  • 第2021-08-19期

  • 第2021-08-18期

  • 第2021-08-17期

  • 第2021-08-16期

  • 第2021-08-13期

  • 第2021-08-12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