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版:艺文

府城留锦·岁月成章——太原府城文化

健笔柔情的元好问

  •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是词史上透着感伤的永恒代表。此在太原汾河畔诞生的唯美诗词,金庸先生把这句词贯穿在《神雕侠侣》的全剧中。
      注目汾河畔绿绿草地和蓊郁林木中的“雁丘石”,不免会想到“殉情大雁”,会探寻写下这千悟不倦词句的少年——元好问。
      元好问(1190年8月-1257年10月,太原秀荣人,今忻州忻府区),其家世本是北魏显赫皇族,祖上历代为官,生父元德明虽未入仕,第三子的元好问出生后七个月,便过继给无子的叔父——掖县县令元格。元好问自幼在书香门第的熏陶下饱读诗书,有过目成诵之能事,八岁出口成诗,名列“神童”。神童元好问不寻常之处,在于对花谢、叶落、风过、雪化都能诗化为意境;对一个梦、一个身影、一句话、一声箫,在其笔下亦足以撼摇心魄。年少的他写了许多心事重重、缠缠绵绵的诗,风格秾丽、含蓄隽永被人称道。他年仅十一岁时,便获得翰林侍读学士的青睐。十四岁时又师从陵川人郝晋卿。
      那年元好问十六岁,他长相清秀、眉目间攒留着一股英气,在前往并州(太原)参加府试途中,偶遇一位捕雁人。由于二人同路,于是这捕雁人便主动与元好问搭讪,一来二去之下,这捕雁人就说起了他手中两只大雁的来历。他说他一开始就只打中其中一只大雁,另一只侥幸躲过捕杀的大雁却久久不肯离去,而是一直盘旋在空中。这捕雁人本以为这只大雁没一会儿便会离去,不承想它在哀嚎了一阵之后便飞速撞向地面。
      元好问听捕雁人说了这个故事后,觉得大雁原来如此重情,甚至不惜以死相随。深受感动的元好问出钱买下这对大雁,葬在汾水边,得名“雁丘”。这触发了元好问的灵感,高水平地创作出了“以雁喻人”的词《摸鱼儿》。
      “历史成景观,文化醉人心。”2015年,英国导演邓肯·麦克法兰借鉴西方木偶剧,以大型舞剧诠释了《雁丘词》。剧中由荷兰设计师毕姆手绘的中国水墨画作为舞台背景,被民众赞叹美轮美奂,此剧被人们称为“扎在古典诗词海洋里最美的舞剧之星。”
      “人文撷秀而呈光。”找寻元好问那“至情”讴歌太原的诗句,有《并州少年行》《并州豪杰知谁在·莫拟分军下井陉》《过晋阳故城书事》。他方兴未艾,还有一首以太原名河、胜景和大雁为主题的《八月并州雁》,诗句为:
      八月并州雁,清汾照旅群。
      一声惊晚笛,数点入秋云。
      灭没楼中见,哀劳枕畔闻。
      南来还北去,无计得随君。
      “情”之一字,凝结在元好问的心中。他的一首《摸鱼儿·问莲根有丝多少》为《雁丘词》的姊妹篇。这首词的创作,是元好问听闻大名府两个青年男女相恋,却遭家人反对,于是二人愤然投河而死的爱情悲剧。元好问以河边池塘的荷花并蒂而开,来比喻这对青年男女至死方休、哀惋的爱情故事。
      元好问所处的时代,在中华大地上是“金”“蒙元”“南宋”“西夏”“吐蕃”“西辽”犬牙交错的格局。马背上的民族“蒙元”有呼之欲出的席卷之势。元好问所在的“金朝”外有强敌,内有党争。他不幸生在末世,只能眼睁睁看着大厦将倾的败相。贞祐二年(1214年),蒙古攻陷他的家乡忻州,随即屠城,杀人十余万,其中包括他的哥哥元好古。他匆忙带着幸存的家人避入河南,国难当头加之一路上蝗灾四起,百姓苦不堪言。
      元好问连续做了几任县令,因政绩出众而受到赏识,与朝中名人和权要,如赵秉文、杨云翼、雷渊、李晏等交接结好。天兴三年(1234年),金哀宗在蒙古军队的重重包围下自缢,金朝灭亡。元好问已经做了几年的阶下囚了。他文名早著,蒙古的高官名士都来与他结交。在朋友帮助下,他得以返回故里,重新埋头笔砚,编撰《中州集》,为业已灭亡的金朝留下最后的记录。
      蒙古重臣耶律楚材赞赏他的才华,想荐他在新朝为官,他拒绝了。
      元好问之妻张夫人一直和他相伴相守。夫人去世后,元好问独自面对人间的风霜雨雪,于是寄情于诗,写出了感人的悼亡诗。
      古今痴男女,谁能过情关?语妙天下的“多情却被无情恼”也是出自元好问之手。
      如今体现文化内涵的一川汾水,激活了一座城市。一度消失的大雁又重新翱翔在河上云影中,岁月密密麻麻的经纬交结着一个又一个故事。“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情有独钟、爱之入骨的“雁丘”古典故事永远不老。

    卢丰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1-11-22期

    • 第2021-11-19期

    • 第2021-11-18期

    • 第2021-11-17期

    • 第2021-11-16期

    • 第2021-11-15期

    • 第2021-11-12期

    • 第2021-11-11期

    • 第2021-11-10期

    • 第2021-11-09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