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版:子夜

让童年生活更美好

  近日,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先生在接受《人民日报》采访时谈到,美育应当着重培养孩子懂得自然之美、艺术之美和创造之美,这三种美相互联动、相辅相成,对人的影响贯穿一生。
  前些日子,阅读《小城槐香》一书时,我被作者营造的充满人情味的故事所吸引,徜徉陶醉在洋溢着清香槐花味的小城里,久久不能走出作者用心营造的这座文学殿堂。小说将节气巧妙融入叙事结构,以二十个节气为纲,以雨水开头,以小满结尾,与主人公小青子的成长相呼应,让读者感受到了四时变化,感受到人在四季变换中慢慢长大的滋味。可以说,这种匠心独运的结构,显示了作者对儿童成长的独特见解和关怀,有助于小读者对传统农耕文化、民俗文化的了解和加深。
  诗化的语言也是一大亮点。小说封面上有一段话:像植物一样成长,在最好的时节,该发芽的发芽,该开花的开花。就像题记一样,从另一个角度阐释了小说的主题。特别是写到槐树,槐树在小青子的生活中随处可见,它是小青子钟爱的树种,陪伴着小青子走过欢乐的、也曾伤心的时光,它的枝叶,它的花香,都被雕刻进了小青子成长的记忆之中。小说在《雨水》这一节,就有这样的描写:抬头仰望老槐树遮蔽天空的枝干,成片细碎的树叶。风一吹,金色的阳光从层层叠叠的树叶缝隙中洒落下来,好像一片一片金光在飘飞。多么优美的句子,为读者打开了一扇通往小青子世界的大门。
  槐树是小青子生命的一部分,她熟悉槐树的味道,永远记得小时候槐花的香味,随着节气的变化,她仿佛回到了过去的时空环境中,见到了曾经的玩伴,和那些逝去的事儿。同时,槐树还是小说的一道暗线,贯穿小青子成长的每一步,它的品格,给童年的小青子注入了坚韧的力量,让小青子在遇到困难的时候能够勇敢地跨过去。此时,作者这样描述道:虽然是萧瑟的初春,可小青子定睛看了看槐树的枝丫,已经有好多枝条有一点点的黄色,马上要爆芽了,也许有的已经爆芽了。这样的描写其实是有暗示意味的,对于小青子的成长起着鼓劲的作用。
  《小城槐香》是对一代人乡愁的回顾,是对上世纪80年代成长环境的深情缅怀。宿舍、平房、爬树、丢沙包、放风筝、捉迷藏、养猫儿、吃冰棍、打红枣、斗树筋、打煤糕、玩玻璃球、骑自行车、玩皮筋儿、院里写作业,这些熟悉的字眼和场景总能勾起一代人的回忆。特别是打煤糕、槐花拌饭、做西红柿酱等,作者用的笔墨最多,极为详细地介绍了制作过程。一方面是作者亲身经历,感受深刻,另一方面恰恰是今天的少年儿童所缺乏的,从小生长在城市的高楼大厦里,远离郊外田野,缺乏对自然之美的关注,缺乏劳动技能的培育,希望那些小学还没有毕业的孩子们,能挤出一些时间,从《小城槐香》里读到成长的滋味,能够多一些户外活动,亲近自然,在花草树木之间,在虫鸣鸟叫中培养起人与自然的美好感情。
  现在,我们常讲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常常教育引导孩子要全面发展,我以为《小城槐香》所传递的价值观正是当前孩子们所需要的,他们应当更多地走出校园,感受自然之美,感受劳动之美,感受品德之美,所以,可以预见的是,《小城槐香》具有这样优秀的品质,一定会走入更多的学校和家庭,成为图书馆和校园图书角的标配,成为众多小学生的必读书,也许在不远的将来会改编成电影和连环画,让更大范围的孩子们领会感悟童年之美,在心灵上接受陶冶和浸润。

□尹建增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2-05-19期

  • 第2022-05-18期

  • 第2022-05-17期

  • 第2022-05-16期

  • 第2022-05-13期

  • 第2022-05-12期

  • 第2022-05-11期

  • 第2022-05-10期

  • 第2022-05-09期

  • 第2022-05-06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