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版:子夜

没必要逼着孩子事事“谦让”

  吃过晚饭,看天色还早,我便带着六岁的儿子去小区的广场上玩。才刚走近,便看到广场上有一个小男孩正在扯着嗓子哭,以为是孩子玩耍时摔了跤还是怎么的,细细一听才知道,原来是有另一个男孩要他的玩具玩,而他不肯给,被家里的大人责骂了。
  因为陪着孩子,于是我也就有了时间去留意那个男孩身边的几个人。看样子,两个妈妈彼此相熟,男孩的妈妈一边向另一个妈妈和孩子表示着抱歉,一边责怪着自己的孩子:“小气鬼呀你,怎么说都不听,玩具给弟弟玩玩怎么了?你是哥哥呀。”那个小男孩本来差不多已经止住了哭声,被妈妈这么一说,便“嗷”地一声又哭开了,一边哭一边喊:“我要的,我自己要的,他要为什么不自己买?”说话间,我看到小男孩把手里的遥控车攥得更紧了。
  看似大人明理,小男孩则既不懂事还爱哭闹撒泼,但不知怎的,于我看着,却莫名地为之生出一种心酸。这世上总有一种妈妈,爱给自己的孩子套大帽子,“你是哥哥呀,你就应该让着弟弟”“别人难得喜欢你的玩具,你给别人玩一下怎么了,你不是最听话懂事吗”,好像别人要你的玩具玩,你不给,就枉比别人大几个月,大几岁?明明都是个孩子,就好像非得比别人多懂事多礼让才对。
  说实话我以前也是这样一个妈妈,因为身边有好几个和儿子差不多大的孩子,因为儿子刚巧比他们有的大几个月,有的大一岁,我便一直要求他做出“大哥哥”的样子来。有孩子来家玩,家里的玩具紧着别人玩,儿子但凡有一丝犹豫和不肯,我都会生气地责备他,“来者是客呀,你怎么这么小气”“你是大哥哥呀,还是不是大哥哥了”……时常地,儿子总是被我说得气鼓鼓或干脆眼泪汪汪。
  直到有一次,我又给儿子买了新的玩具,是儿子求了我好多次我才给买的玩具,买来后他很珍惜,自己都舍不得玩,然后刚巧有个朋友带着孩子来串门。两人很快抢上了这个玩具,儿子自然不肯,我呢便一如往常地对儿子进行说服教育,终于等儿子服了软放了手,看着他眼泪汪汪的样子我却一下子心软了。于那么小的他而言,不过是比别人大几岁,不过是平时表现得懂事乖巧了些,为什么就逢什么事都要让?为什么不能说不?我怕长而久往地会给孩子造成错觉,感觉乖巧懂事反而处处受委屈;我怕他由此变得懦弱和萎靡,即便以后踏入社会也是,服从成了必须,委屈成了宿命。那一刻,我明白了教育孩子谦让宽容是应该的,但真的没必要让孩子处处谦让,孩子有自己的理念,他也有自己执意要守护的东西。其实将心比心,孩子偶尔这样的行为并不能归之为“自私”,换成我们大人,譬如刚买的喜欢的新衣,别人跑上来就要借着穿一天,你未必有比孩子大的胸襟。
  所以,没必要逼着孩子事事谦让,试过了你就会发现,偶尔的纵容,反而是对孩子成长更好地守护。

□管洪芬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2-07-07期

  • 第2022-07-06期

  • 第2022-07-05期

  • 第2022-07-04期

  • 第2022-07-01期

  • 第2022-06-30期

  • 第2022-06-29期

  • 第2022-06-28期

  • 第2022-06-27期

  • 第2022-06-24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