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封朝奏九重天,
夕贬潮州路八千。
欲为圣明除弊事,
肯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
雪拥蓝关马不前。
知汝远来应有意,
好收吾骨瘴江边。
诗歌和失意是一对密友。
诗是苦难中开出的花,而人在苦难失意时,也只有给生活找出一点诗意,才能抵抗那挫败感的侵袭。
你可以观察一下,人在开心的时候会唱歌跳舞、呼朋唤友。但人在失意的时候,就懒得动了,身体凝固了,唯有精神在飞舞,喜欢听诗、读诗、写诗。
哪个年轻人,没有在爱情降临和离开的时候,在脑海中写过几首诗呢?爱情的不可得、不可测,就是那个年龄最大的失意。
成年之后,失意并不仅限在爱情,仕途的坎坷成了古代士人最大的失意,读圣贤书,却不能登堂入室为国栋梁,是人生的大失败。
唐诗里各个时代的诗人,顺风顺水的并不多,有的人失意在当不了官,像李白;有的人失意在官太小,像杜甫;有的人失意在登高跌重,像刘禹锡、柳宗元;有的人失意在朝夕之间,像写这首诗的韩愈。
“被贬谪”,是理解诗人的一把重要钥匙。
“被”,是他已经是一个高官,但是没有得到皇帝政治上的认同;
“贬”,是身份的转换,从高官重臣变成了无足轻重的小官,是生活境遇的巨大改变;
“谪”,是环境的改变,从天上降到地下,从熟悉的京城朝堂,到了偏远小城,从政治中心到帝国边陲。
“被贬谪”,是一个士人的暗黑时刻,因为皇帝的态度已经展露,相当于终审判决,自己的身份天翻地覆,马上从核心幕僚变为政治边缘人,人微言轻,不了解朝堂动态,自己之后的命运将不由自己掌握。
韩愈这时的身份原本是刑部侍郎,位列唐朝高级官员行列,年龄已经51岁,在古代已经属于高龄。古代人的整体寿命都比较短,所以许多人过了五十就要时刻准备死亡。他本来到了颐养天年的退休年龄,却因为劝诫皇帝不要迎接佛舍利,惹怒了皇帝,将他贬为潮州刺史。潮州在唐朝属于帝国最偏远的地方,离首都长安千里之外。
韩愈的命运一瞬间发生了这样巨大的变化,他即刻启程离开长安,就是这首诗的背景。这时韩愈的妻儿都不在身边,他已经走到了蓝田关,这是长安通往南方的第一个关隘,在这里,他遇到了听到消息赶来的侄孙韩湘,而韩湘是来与韩愈同行的。
我们今天听到“侄孙”觉得不可思议,侄儿已经差了一个辈分,这个侄孙为什么要来同行呢?他和韩愈是什么关系?
韩愈有一篇《祭十二郎文》,就是韩愈写给韩湘的父亲韩老成的。韩老成是韩愈哥哥的儿子,和韩愈是叔侄关系,但他年龄和韩愈并不相差几岁,两个人从小一起长大,名为叔侄,情如兄弟。35岁那年,韩老成因病去世,当时韩愈在外做官,伤心欲绝留下了一篇千古悼文《祭十二郎文》。里面写道,在韩愈家族中,儿子辈的仅剩韩愈,而孙子辈的只有韩老成,当韩老成去世时,韩愈感到的痛苦不仅仅是失去一个亲人,而是整个家族命运的凋零。他说“汝之子始十岁,吾之子始五岁。少而强者不可保,如此孩提者,又可冀其成立邪”,当时韩老成的儿子才10岁,很可能就是这个韩湘,当时韩愈难以预测这几个子孙辈将来的命运,是否能顺利长大成人,悲怆哀痛。
如今16年过去了,这韩湘想来也有26岁,韩愈已经是51岁的老人,当年那些担心不再有,但此刻自己又面临着被贬到千里之外的命运,生死难测,换成韩湘担心自己这个长辈的安危。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朝奏”对“夕贬”,朝堂也是赌场,瞬间风云突变,韩愈早上奏的是劝诫皇帝的奏章,到了晚上得到的却是自己滚蛋的消息。解决不了问题,就解决提出问题的人,这是皇权肆无忌惮的伤害,但韩愈并不胆怯。“朝”和“夕”在中国文化中还有一层意思,是士人为理想献身的表白。孔子说“朝闻道,夕死可矣”,为了理想,舍身取义,就是朝夕之间,为了这个大道,只有“朝夕”这么短又能怎么样呢?因为有这个“道”,有这个韩愈心中认为正确真理的存在,他对“死亡”“贬谪”“流放”都不再恐惧,坦然面对。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这两句说的多么理直气壮,多么问心无愧,是对自己的交待,也是对子孙辈的嘱托。这是韩愈的“家风”,这时他不是向朝廷、向舆论界解释自己的行为动机,为自己辩解。而是清晰地告诉自己的家人,一是自己的行为虽然遭来了灾祸,但这个事本身没有错,是“除弊事”;二是自己尽管因此遭难、全家都跟着倒霉,但我不在乎,即便已经到了风烛残年的年龄,但我不在乎这把老骨头,对的事就应该去做。
“勇敢”是人生最难得的品质,但勇敢是勇猛吗?是身强力壮吗?韩愈自己已经“衰朽”,身体并不好,年龄也不是“正当年”,而是“残年”,这样力争的结果不会给自己带来什么政治红利,自己也等不到自己理想实现的那一天。但一个“肯”字,一个“惜”字,传达的力量重如千钧,就是“不肯”“不惜”,这种精神在,韩愈何尝不是一个意气风发的少年呢?
他对自己认为对的事情,无怨无悔,不但坦然面对,而且始终力争,并将此精神传递给子孙后辈。
人在困境中用诗意来当作武器抵抗,让我们真的得感谢诗歌,帮助了那些困境中挣扎的人度过黑暗;同时,我们也感谢黑暗,让我们在其中看到了那微弱如豆,但足以照暖一个人心里的、明亮的光。
十八花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