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腊月,离过年就不远了。尤其是到了腊八,好像闻到了年味。而扳着手指头数数还有二十多天,又意识到年味还很稀薄。但不管怎样,腊八也算个节,自然也有点过节的心情。
腊八自然就是吃粥,这是父老乡亲对于美好生活的祈求,对村里百姓而言,美好生活不主要就是吃穿不愁吗?
老家的粥分两种,一稀一稠,稀粥以小米为主,稠粥则有好几种成分。稀粥又称稀饭,日常食用;稠粥则不常做,倒不是费工夫,主要是缺米粮。几碗米啊、豆啊混在一起,熬上半天也就一坨坨,经不住吃,哪像熬稀饭,一熬半锅,可以多舀几碗。
腊八粥自然是稠粥。按道理,要有八种成分,但事实上很难做到。记忆中的腊八粥主材是小米,然后掺入些黑豆、红豆之类。即使这样,做好的粥已有淡黄、棕红等色,切一块,齐齐整整的断面不再单一,有时还会出现一些纹路与图案,令人愉悦。
如果粥里还有些许红枣片,就更令孩子们开心了。孩子们往往会忍不住,用筷子抠出红枣片,放在嘴里品尝那丝甜味,使切齐的腊八粥多了一些浅坑浅洼,甚至变得像个蜂窝,因而遭到家长的责骂。
腊八粥一般要吃好几天。在太原读书的时候,妈妈每年都要将做好的腊八粥留一块,等我放寒假回来吃,吃的时候妈妈会告诉我:“吃口腊八粥,一年不发愁。”
小时候的腊八粥,一直在我的心头。
□李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