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版:往事

我为大队画大像

  1968年10月,我来到大同市南郊区口泉公社四老沟大队插队。那时我16岁,身高1.5米,体重80斤。本村共32个插队青年,我最不起眼。
  出工的第一天,我在生产队的房子里等待分派营生,队长看见了我,不屑一顾地说:“把这么点儿的小孩弄来,能干个啥?”我心想,他把我当成了累赘,来吃干饭的?我心里很不是滋味:“尉队长,你咋能以貌取人呢?我王建章可不是孬种,不信咱们走着瞧。”在以后的劳动中我不怕苦累,竭尽全力,可是力不从心。但我从来不沮丧,不气馁。相信自己,只要努力付出,会改变队长的看法。
  1969年2月下旬的一天,大队刘荣生书记对我说:“小王,大队想做一幅领袖人物的大像,没人能做得了。听说你会画画,想让你来画,行不行?”听了书记的话,我感到惊讶又兴奋。想不到大队能把如此重要的任务交给自己。这可不是一般的营生,只能成功,不能失败。我从小爱画画,但只在小学画过黑板报,绘制主席像可是大姑娘上轿头一回。但这是一项光荣的政治任务,也是我为集体做好事、显身手的大好机会,我无论干什么都很认真,相信自己能成功,欣然接受了这一任务。
  我插队时住在叔叔家,他们一家四口住里面的大屋,我自己住外边小屋。面积只有9平方米。小屋的炕成为我的工作平台。大队送来了一块大五合板,找来些锯末,买了所需的尺子、铅笔、橡皮、浆糊,以及各种广告色颜料。找到了一张16开大的毛主席招手彩色全身木刻画当作样画,需要把它放大数十倍才能绘制成大像。我上小学时,父亲曾根据我的一张1寸相片,给我放大过一张36开的大像,我在观看的过程中掌握了放大像的步骤。便怀着十分虔诚的心情,全身心投入到了这项前所未有的工作中。
  我先把锯末染上不同的广告色,摊开一边晾着。接着又在样画上打出小方格,然后把五合板搬上炕,再按照比例在五合板上划出同样数量的大方格。对照小像,全神贯注地用铅笔一笔笔仔细地勾画出黑色的轮廓。打好底后,把大五合板平铺在炕上,按照小像的部位先把浆糊抹在上面,再根据所需的颜色,把已晾干的锯末小心翼翼地分别粘到相应的板块上。在粘贴的同时,还要用手掌一块块地压实、弄平。在绘制大像的过程中,我每天乐此不疲,除了吃饭睡觉,干少量的家务,几乎把全部的时间和精力都投入到这一神圣的工作中。
  待浆糊干燥锯末粘牢,我把五合板搬起,让它正面朝下,轻击背部,那些浮在上面的锯末纷纷落地。我再把大像搬到院子,靠在墙上竖立起来,退后几步观之,一幅形象逼真、色彩分明的伟人像展现在我的面前。毛主席目视前方,目光炯炯,右手高举,气度不凡。领袖那崇高、豪迈、威严的风范跃然板上。成功了!成功了!心中那个美呀,难以表述。
  那天晚上,刘书记来到我叔叔家,想必是前来探查一下,交给这孩子的任务完成的咋样了?他和叔叔站在大像前,二人脸上都露出了满意的笑容。冷不防书记一拳捣在我的背上,说:“小王,平时你少言寡语,想不到人不大本事可不少,行啊,这回可为咱四老沟争光啦!”
  大像完工后,接着大队又让我做了两幅小一点的领袖半身像,约为大像的一半。绘制小像的难度更大,由于我积累了画大像的经验,已是胸有成竹,又顺利地完成了这一后续任务。大队派木匠为三张画像制作了木框,还为大像配置了底座,把它们放在了大队部的院子里,前来观赏的人络绎不绝。不但有本村的社员,还有矿上的职工家属和学生们,人人赞不绝口,我的自豪感油然而生。后来,大幅画像被搬回了会议室,两幅小像分别挂在两间大队办公室的墙上。从此后,人们对我刮目相看。
  直到2000年,有人跟我说:“很多老物件都成了收藏品,那三幅大像应该很有收藏价值。”我回村向我叔叔打听得知,1972年他担任四老沟大队的书记时,那些大像一直放在大队仓库,公社解体后就不知去向了,那时他已经去别的村当书记了。

王建章(大同)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3-04-11期

  • 第2023-04-10期

  • 第2023-04-07期

  • 第2023-04-06期

  • 第2023-04-04期

  • 第2023-04-03期

  • 第2023-03-31期

  • 第2023-03-30期

  • 第2023-03-29期

  • 第2023-03-28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