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70年代中期,我们山西建设机械厂还在孝义县的西部山区。那个时候,火热的“三线”生活和军工战士的荣光,时时激荡着我们的热情,让我们度过了一段永生难忘的岁月。
当年山区的文化生活比较落后,很多单身同事每天就是下山坡进车间,上山坡回宿舍,十分单调。厂里也给单身职工集体配置了一台公用电视,可是山里信号不好,电视机里经常是雪花飞舞、噪音混杂,我们每个晚上不知要转动多少次接收天线。而且年轻人和老师傅们也看不到一起,年轻的也不能和师傅们抢台,所以晚饭后,年轻人大多是去厂阅览室看报纸杂志,或者借上自己喜欢看的书回宿舍看。还有的就是去活动室下象棋、打扑克。
除此之外,还有一项内容最受大家欢迎,那就是去听厂党委书记给大家做国际国内政治军事分析报告。每个月的星期天书记只给大家作一、两次报告。去听报告的人完全是自愿去听,厂里和车间从来不做任何安排和动员,而且听报告的多是年轻人。
我们这些单身青年在食堂吃过饭后就早早去抢个前排的位置。到了晚上快8点的时候,书记拿着讲稿准时来到礼堂,笑容满面地招手和大家打招呼,抬腕看一下表,清清嗓子便开始了他的报告。书记做报告的时候从来不上主席台,而是在台下摆个桌子,面对面地给大家讲,大家听得格外清楚。
书记知识非常丰富,口才俱佳,讲到动情处,他还会站起来挥舞者着手势把报告推向高潮。在近一个小时的报告中,他从不喝一口水,不重复以往讲过的内容。把当时美帝、苏修的政治、军事分析得极为透彻,也把我们在国防军事上暂时存在的差距以及我们在政治上的优势和迫切需要努力的方向讲解得明明白白。书记的报告总能促使我们军工战士产生强烈的责任感。每次书记给大家作完报告,总要给大家鞠一个躬,说一声“谢谢大家,下次再见”,我们则回报以热烈的掌声。
有不少青年同志,在刚听完报告的那么几天,总会怀着建设新世界,壮大我国防的决心充满干劲儿。上班干活时,你追我赶,到了下班时间也不下班,主动加班加点到很晚。甚至还有人趁着午休时间或者半夜醒来睡不着的时候,想方设法打开窗户,从窗口跳进车间继续干活。每当得知有人半夜加班,车间领导总会从家里赶来,撵上年轻人回宿舍休息。更不知有多少个星期天,我们都是在车间度过的。
当时我所在的岗位是锻工组,属于需要集体配合才能干活儿的岗位。锻工打铁时危险系数大,我们青年工人必须等师傅们在场才能干活。为了赶工,我们总是向组长拿上钥匙,早早来到车间,生火、加油、捣焦炭、闷钢材,把能做的准备工作全做好,等师傅们来后立即就能干活。那年,我们组提前两个半月完成了全年生产任务,被上级命名为“大庆式班组”。当师傅们让我手拿锦旗站在中间照相时,我特别的高兴。
我们车间的领导都是军转干部和老兵工,年轻人冲动的激情他们都曾有过,所以他们很关心年轻人,无论发现谁干活时间太长,便动员谁离开岗位回去休息,甚至盯着你洗了手、换了衣服他才走。
一晃四十多年过去了,我们厂也在上级的关心照顾下,由山区迁入了省城太原,军品也已停产很多年。但那些激情燃烧的岁月让我永远都无法忘记,甚至在任何一个地方看到大礼堂,就会想起书记当年给我们演讲时的激情。
魏祁明(太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