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版:子夜

不和别人比优秀

  上中学后儿子学习的任务重了,很少一起回老家。这个周末儿子说作业不多,主动提出一起回去看奶奶。儿子的外婆照例一同回去。
  刚坐上车,外婆便对儿子的同行表现出非常惊讶的样子,并热情地和儿子说话。
  偏偏儿子是一个惜语如金的人,能够用一个字回答的,绝不用两个字,能够用单音节表述的,绝不用双音节,给人高冷的感觉。外婆的一腔热情似乎被冷水浇灭,便有点不乐意地说,“某某(别人家的孩子)也是差不多的年龄,不管问什么都对答如流,特别讨人喜欢……”
  现在的孩子自尊心都很强,儿子正处于青春期,对他人的批评非常敏感,我怕外婆继续说出一些他不乐意听的话,于是笑着打断了外婆,说:“我小时候干农活不如堂姐,一直被批评,每次二哥帮着我说话,说人各有所长,我心里的难受便会减轻一些。现在我也并不比堂姐过得差啊。”
  外婆说:“每个人有每个人的长处,不能那样比。但是性格……”我再次微笑着打断外婆的话,“允许每个人有自己的性格特点。如果所有人都一样,那这个世界是不是太单调乏味了?”
  儿子从始至终侧着身子望着窗外,不发一语。外婆这才转移到别的话题。
  我从小就是在和别人家孩子的不断比较中成长起来的,这种比较加之于我的频繁否定,造成我内心极强的挫败感,总觉得不如人家,那种深深的自卑让我在成长过程中失去了许多本该属于自己的美好。后来历经世事,通过很多年的学习,才渐渐变得自信起来。
  《朗读者》节目中,俞敏洪分享过他读大学时同他人比优秀的故事。俞敏洪从农村来到北大,起初感觉处处不如人,所以特别强烈地希望,至少学习成绩上能胜过他人。
  大一大二他拼了命地学习,然而成绩上没有超越别人,却在大三那年吐血了,后来被诊断为肺结核,他不得不休学一年静养身体。
  休学期间,他想清楚了两件事:第一,没有必要跟别人比较,因为比较,差点连命都没了;第二,只要今天的自己比昨天的自己进步就可以了。每天保持努力的状态,比别人强还是比别人弱有什么要紧,最终还是过自己的生活,走自己的路。尽心尽力做事,过好每一天,让结果顺其自然。
  我们大多数人习惯和他人比,比谁家的孩子听话,比成绩好,工作后比谁挣钱多,结婚后比婚姻……
  比较只会给我们带来两种后果,一种是内心极度痛苦,为什么别人过得那么好,而我却过得那么差,内心会越来越压抑;一种是内心越来越焦虑,看到别人那么优秀,而自己却依旧这么普通,想着怎样才能达到别人的状态,焦虑情绪越来越严重。
  世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自己。与其和他人比优秀,让自己变得痛苦,陷入焦虑,不如每天努力,和自己比成长。
  人生最大的敌人是自己,不和别人比,好好做自己,保持努力的状态,今天的自己比昨天的自己进步,不断超越自己,才会活出自我,也才会收获到属于自己的幸福。

□张绍琴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3-05-23期

  • 第2023-05-22期

  • 第2023-05-19期

  • 第2023-05-18期

  • 第2023-05-17期

  • 第2023-05-16期

  • 第2023-05-15期

  • 第2023-05-12期

  • 第2023-05-11期

  • 第2023-05-10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