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版:子夜

家乡的红枣树

  我的家乡冯家川乡神山村座落在保德县城南侧约30公里外的黄河岸边,是晋陕蒙一带远近闻名的“枣乡”。那里的山坡、平地、土埂、沟区,到处长着形态、大小各异的红枣树,是一个名不虚传的“枣树王国”。红枣是神山的特产,更是神山的灵魂。
  河岸边400多亩水浇地上一望无际的红枣林是神山人的珍宝,春日嫩黄却醇香的枣花,夏日浓绿而飘逸的枣叶,变成了秋日静静悬挂着的累累红枣。神山人就像爱护自己的孩子一样爱护这些枣树,记忆中,每逢春耕时,河滩里、圪梁上总是人声鼎沸,顽皮的孩童在枣林间奔跑跳跃,忙碌的大人在辛勤的剪枝修叶,热闹的景象永远留在我的记忆中。
  红枣林是孩子们的游乐场,更是童年美好时光的回忆。
  小的时候,每逢放学,我们都会在林子里嬉笑打闹,爬树、捉迷藏,枣林就像一座城堡,盛放着孩子们的顽皮和童年梦想。只记得那时的枣结得很稠,饿了就爬上树摘红枣当干粮,一边吃,一边写生字、做算术、背古诗,红枣不但是我们果腹的食物,也是我们作文里的美好、成长中的伙伴,
  我们在红枣的哺育下长大成人。
  红枣是老百姓的钱袋子,更是老百姓的命根子。
  新中国成立以来,红枣一直是神山老百姓谋生的重要手段,自留地产下的红枣,每年要选出最好的去卖钱,用来供孩子上学和维持家庭的日常开销,不好的留下自家食用。1959年到1962年三年困难时期,我们全家人在大同生活,听父亲说,由于粮食定量供应,父母食堂打的饭根本不够吃,父母忍饥挨饿,省出部分粮食来让孩子们吃饱,最后实在饿得坚持不了,就把我送回老家抚养,正是神山的干枣子、烂枣子,救了我的命,也挽救了很多外地来村逃荒的陌生人的生命。
  红枣是乡愁的牵挂,更是美好生活的希望。
  随着时间的推移,岁月的磋砣,年龄的老化,我思乡的念头越来越强烈,最近特意抽出时间和老伴儿开着车回到了阔别30多年的老家。家乡的红枣树开花了,一排排、一串串金黄色的小花稠密地挂满了树枝,到处都是诱人的清香。枣树下的屋子早已面目全非,和谐相处的邻家院子也换了主人,唯有父亲当年栽下的两棵枣树,还顽强地生长着。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時间过得飞快,一转眼童年成为记忆,中年变为沧桑,过去的時光都无法追回了,但家乡的红枣树仍然未变,成为我日思夜想的眷恋。我站在熟悉的红枣树下,抚摸着它粗糙的皮肤,光滑嫩绿的叶子,就像听到了50多年前的欢声笑语。年过八旬的父亲激动地说:“你们现在,不管在哪居住,神山是咱永远的根”。
  如今,老家的红枣树孕育的不再只有红枣,聪明的商人们还开发出一系列红枣周边产品,枣茶、醉枣、糖枣、熏枣,让人看得耳目一新,品尝得津津有味。这些产品不但成为了走亲访友的贵重礼品,不少更是打进了国内的大超市,让我们这些神山的游子不论走到哪里,都能看到和买到老家的特产,倍感荣幸和自豪。
  下午,太阳还有一杆子高,我们准备返回县城了,堂弟还有说不完的话。望着他,望着周边绿绿的红枣树,望着滚滚逝去的黄河,我们的车慢慢开动了,微风下,红枣树的枝叶轻轻摇动起来。
  看,它们在向我招手作别呢!

□马艾芳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3-05-23期

  • 第2023-05-22期

  • 第2023-05-19期

  • 第2023-05-18期

  • 第2023-05-17期

  • 第2023-05-16期

  • 第2023-05-15期

  • 第2023-05-12期

  • 第2023-05-11期

  • 第2023-05-10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