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版:子夜

我那薅草的母亲

  下乡扶贫,在一处偏僻的洼地里,看到一位年过七旬的老妪正在一片苞谷地里薅草。正是中午,太阳火辣辣地照着,汗水顺着老妪的面颊流下来,她也顾不上擦。看着她那一招一式默默劳作的背影,不禁想起我的母亲来。
  我的老家在偏远的神农山下,那里山大沟深,土地贫瘠,可耕种的农田东一块西一块地挂在山坡上。那时候,我家劳力少,每到春播时,父母往东家跑西家请,好话说遍,才雇来人翻地播种。一场雨水过后,请人把地翻了一遍,种上苞谷。看着苞谷苗冒出了地,长了叶,母亲站在地头咧嘴笑,还不时自言自语:“这下好了,有粮食了!”母亲说这话的时候,我就站在她身后,那时我虽然小,但明显能感觉到她打心眼里的开心。
  母亲爱劳动,更爱庄稼,是家里家外劳动的一把好手。每到苞谷长高的时候,母亲就跟着父亲去地里薅草。母亲小时候缠过脚,走起路来一颠一颠的,总也跟不上父亲,可她的手麻利,薅起草来并不输给父亲,常常是父亲薅完一垄,她也薅完一垄。父亲让她歇歇,她一抹额头的汗,说:“歇啥?不累!”
  薅草是一件苦差事。说它苦,不单单是要出力流汗,更重要的是薅草的时间让人发怵。给苞谷薅草,正值夏伏时节,日头像火烧,知了热得聒噪不止,狗也吐出长长的舌头,人自然就不用说了。钻进密不透风的苞谷林里,就像捂进了大蒸笼,让人闷热得喘不过气来。纵使汗水浸透衣衫,湿透前心后背,也不能光着膀子。那样,苞谷叶片就像一把把锋利的刀子,非在你肩上胳膊上拉出无数条血淋淋的口子不可。再者,薅草还得选择日头炸裂的正中午,小时候我不解,就问母亲,母亲摸摸我的头说:“大太阳底下薅草,薅的草才能晒死哩!”我强辩说:“草晒死了,人也晒死了。”听我这么说,母亲忍不住就笑了:“你这个鬼头!”
  父亲去世后的头几年,母亲一个人住在老家,一把年纪的人了,还是喜欢种苞谷,翻地、播种、薅草、收割,似乎有用不完的劲。我们劝她不要种了,她不听,说:“我命苦,闲不住,一闲下来浑身就不舒服,像散了架。再说了,农民哪能不种庄稼?都不种了,人吃啥?”母亲总是在贫瘠的土地上不停劳作,一辈子虔诚地膜拜着土地,挚爱着庄稼。她总是对我们说:“你们甭看咱这块地不咋样,只要用心了,地不哄人,人勤地不懒嘛!”
  是啊,人勤地不懒。几块薄田,在母亲精心打理下,养活了我们,让我们茁壮成长。如今,她去了另一个世界。我不知道那里有没有土地,有没有庄稼?这样想着的时候,我的眼前又呈现出母亲在苞谷林里薅草的情景,眼眶也不争气地溢满了泪花……

□杨琳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3-07-24期

  • 第2023-07-21期

  • 第2023-07-20期

  • 第2023-07-19期

  • 第2023-07-18期

  • 第2023-07-17期

  • 第2023-07-14期

  • 第2023-07-13期

  • 第2023-07-12期

  • 第2023-07-11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