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早,我出去锻炼身体,回来路上,脑子突然蹦出一个想法,回小桥流水看看。
小桥流水就是我们村口的排水渠,在我很小的时候,奶奶常领着我和堂妹去那里玩。每次听说要去,我们都会很配合的洗手、剪指甲。当小脚踩在铁桥吱吱呀呀的木板上,看着下面的绿水载着柳叶缓缓流动,我和堂妹总会齐声大喊:“过桥桥,看水水!”后来学了《天净沙·秋思》,读到“小桥流水人家”那句时,我很自然的就联想到那条排水渠。
随着城市排水系统的完善,这条排水渠也渐渐废弃干涸了,铁桥也因为生绣老化被强制拆除。我本以为去了只能看到一堆碎石烂砖、杂草丛生的凋零景像,没想到水渠里竟长满淡紫色的串花。在渠底肥沃淤泥的滋养下,它们长得比向日葵还粗壮,一株株如士兵般紧密排列着,远远望去就像一片花海,让人不禁感叹大自然的神奇与伟大。
一连拍了数张照片,我还是难掩心底的震撼,也不禁陷入悠远的回忆。
童年时,我常和朋友们去水渠边玩,将树枝、木棍,还有砖头往水里扔,轻的东西会顺着水流漂走,重的东西则会“扑通”一声,翻个水花再沉到水底。比较有技术含量的游戏当属打水漂,所用的石子颇为讲究,要用有一定重量的薄片,以平行的姿态用力旋出去,石子就会在水面与水底来回穿梭。只是因为水渠窄,水位线低,很多石子才打了一个漂就砸在对面堤岸上。不过我们最喜欢的,还是将很大的混凝土块连推带滚地弄进水里,兴奋地看着水面似炸雷般剧烈波动,然后“咕嘟咕嘟”冒起大泡。
父亲知道后教育我,渠底淤积的杂物多了,水位线就会上升,赶上雨季汛期还会决口。见我一脸懵懂,父亲又绘声绘色地讲起当年水渠决口,淹了有大半个村,因为事发时是半夜,很多人都是睡梦中被泡醒的……父亲的话让我一度不敢往水渠里扔东西,甚至看到别的小孩扔还会上前制止。
记得我还很好奇地问父亲水里有没有鱼,他只叹着气说水渠里都是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水质很差,已经没有生命了,不过他小时候,水里是有鱼的,夏天还能洗澡……看父亲兴致勃勃地讲述童年时的趣事,我一度懊恼自己出生太晚,可那时的我哪里能想到,在不久的将来,连水与桥也会在我的世界里消失。
不过换个角度想想,城市的发展注定要舍弃一些老旧的事物,为了道路贯通南北,笔直宽阔;为了建筑拔地而起,巍峨高耸;更为了我们的城市一天天变好,变美!
轻风乍起,看着那些串花频频冲我点头,淡淡的花香萦绕鼻间,我感觉小桥流水其实一直都在,只是陪伴我的方式不同。
□时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