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版:子夜

赤子之心昭明月

——读刘晋英作品《太岳丰碑》

  忙里偷闲,总算把煌煌93万字的《太岳丰碑》看了一遍。掩卷沉思,不得不向编著者刘晋英女士从心底致以崇高的敬礼!这种敬礼与敬意是纯真的,无需任何掩饰的,原因无他,因为我们都是那块土地的孩子,我们的血管里都在流淌着先辈们闪烁着光芒的生命之火。太岳山,是我们成长的地方;沁河水,是我们共同的乳汁。而当年的太岳区、太岳区党委、太岳军区、太岳子弟兵团和太岳人民为全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所做出的特殊贡献值得我们铭记,值得我们铭刻在心坎上、融化在血液中。确实,作为一个沁源人,无论我还是你,我们还是你们,无论是我们这一代出生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老人,还是稍后出生在七八十年代的中年人,乃至而今仍然在上着小学中学高中大学的沁源人和大而远之的、曾经的太岳区范围所及的人们,都应该铭记那一段属于这块土地和这块土地上的人民所拥有的无限光荣和值得永远自豪的历史:八年抗战的辉煌,两年半围困的奇迹,以及陷敌于汪洋大海的人民战争,还有所向无敌的38团、25团、第四纵队、第四兵团。
  是的,我们应该了解这一切,而刘晋英女士以一己之力集采访、收集、整理、编撰、编辑、校对、印制于一体,为我们奉献的这两大本《太岳丰碑》就是我们最好的、最全面而扎实的教材。
  平心而论,洋洋洒洒,93万字,700多幅照片,只用一年多的时间就完成了如此庞大庞杂的工程,作为个体劳动者,刘晋英几乎做到了极限。这可不像是一个年近“古稀”的老人所为,更像是一个青春少年的意气风发。但作为对刘晋英了解还算比较多的我,对于她的所作所为并没有丝毫意外。因为我知道,这本质上就是并非仅仅这一年半的时间所能完成的工程,刘晋英在开始做这项工作的时候,就已经为此有了倾尽毕生的积累和准备。我们知道,晋英的父亲刘开基是我们沁源人永远不会忘记的好书记,多次受到周恩来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一再表扬的好公仆。开基书记不仅领导了沁源人民艰苦卓绝的两年半围困战,也为我们培养了一个与家乡人民心连心、同甘苦的好女儿。晋英同志当年从北京大学毕业之后回到沁源山区插队落户的事迹在我们这一代人的心中总是那么地记忆如新,而她在共青团沁源县委和县政府的工作中那种风风火火、身先士卒的作风也总是那么地让人难忘。说到底,在晋英同志身上,我们似乎看到了刘开基老书记的影子。而刘开基对于沁源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党和人民心连心,意味着沁源人跟共产党走,打鬼子,绝不当汉奸!意味着沁源人是中华民族最优秀的一部分,是创造战争奇迹的英雄好汉。
  据我所知,这些年来,晋英已经在八路军研究会的工作中和自己勤奋的创作编撰中,为我们相继推出了一批精确地反映刘开基同志和沁源围困战往日故事和记载某个时代知青印记的优秀作品。譬如《公仆刘开基》(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刘开基文集》(三晋出版社出版)和《历史如是说》等等多达数百万字的珍贵资料,其中许多是首次披露和揭示的国宝级资料以及分量很重的记叙及短评论述。这些无疑都为晋英同志这次从事这么一套全面反映太岳区、反映那段不应该被忘却的历史,储备了最充足的能源和信心,也为她在如海广博的资料选择中提供了慧眼识珠的能力和信念。而这一切的基础是她始终如一的那个“初心”:抢救历史,正本清源,为曾经辉煌的太岳区留下它应该获得的历史位置,为太岳的子孙们留下一份真实的记忆。这也从本质上实践了习近平总书记所提倡的讲好红色故事,光大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为我们赓续红色历史提供了珍贵的能源。
  这些年来,我本人也在为沁源和太岳做着类似的事情,我深知,创作不易,革命历史、红色历史题材的创作编撰更不易。首先它没有功利可言,以晋英同志而言,那就更是奉献,据我所知,为了这套《太岳丰碑》,她又奉献了起码一年的退休金,而她的收获,如果从经济上来说,那只能是负数,但是从另一个层面来说,她的付出难道不正是最灿烂的收获?
  写到这里,已是夜半时分,窗外天光皓洁、弯月当空,一缕清光照进我的书房,正映在两大本的《太岳丰碑》之上,莫非,月宫中的人们也想借此一阅?所谓天人感应,想是有的。

□郭天印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3-08-14期

  • 第2023-08-11期

  • 第2023-08-10期

  • 第2023-08-09期

  • 第2023-08-08期

  • 第2023-08-07期

  • 第2023-08-04期

  • 第2023-08-03期

  • 第2023-08-02期

  • 第2023-08-01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