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版:子夜

八旬老父“抢”秋

  “抢秋抢收,不抢就丢。”这是八旬老父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这不,立秋来了,一年一度的金秋季节又到了,所有的成熟都向秋天低下了头,秋风吹拂,一阵又一阵,茂盛的田园终于说出了汗水的秘密。又是一个丰收年,像秋玉米、中晚稻、棉花、大豆、花生、高粱等粮食作物正是收获的季节。八旬老父今年种了三亩多中稻、八分地棉花,还有几分大豆地,早在一周前,老父就每天来田野好几次,查看这些粮食作物是否籽粒饱满了,他边看边时不时用手掐一粒稻谷放在嘴中嚼一下。六十多年的农耕经验,让老父懂得了秋收什么时候“抢”最合适,籽粒饱满了,破损粒少,粮食干净、杂质少、干燥、含水量低,粮食中没有害虫,此时马上就要“抢”秋。否则接下来的一阵比一阵大的秋风就会将饱满的粮食吹落到地里,连绵的秋雨也会频繁出现,影响到秋收秋种。老父爱听村口大喇叭每天早中晚的天气预报,更经常问我们,未来天气如何?当查看到粮食已饱满,未来几天秋雨快要出现时,马上就动员全家及亲戚起早贪黑去“抢”秋,不到几天,全部“抢”完,当最后一粒粮食“抢”到仓里时,老父脸上露出了笑容。
  印象中,八旬老父这样的“抢”秋年年再现。记得有一年秋天,连绵秋雨下了一个多星期,且还没有丝毫要停的意思,压弯了腰的饱满水稻禁不住秋雨的淫威,大部分匍匐在地,有些稻谷开始发芽了。灰蒙蒙的天乌云密布,像一口沉甸甸的漏锅罩在心头,压得全家人喘不过气。老父心急如焚,眼看粮食成熟却不能收获入仓,一年的辛苦劳作就白忙活了。天要下雨,咱不能拿个石头去打天,只能争分夺秒地“抢”。“抢”秋如救火,我们全家老幼趁雨势稍小,纷纷穿上蓑衣、雨衣、戴上雨帽,冒雨拿着镰刀下到齐膝深的水田里把发了芽的稻穗割回来。多日阴雨让田埂变得湿滑泥泞,一不留神就是一个趔趄,老父肩挑背扛着湿漉漉的稻穗,奔走在家与田埂上。稻穗在室内脱粒后,把快要发芽的谷粒放在大铁锅里一锅一锅地烘炒,再晾在通风的地上就不会发芽了。
  《菜根谭》里说:“天薄我以福,我厚吾德以迓之;天劳我以形,吾逸吾心以补之。”八旬老父的一年又一年“抢”秋虽然辛苦和劳累,但这是他每一年中最幸福的“抢”。
  “抢”秋后,小麦、油菜等秋播秋种作物要抓紧播下去,不“抢”的话收成就会打折扣,和“人误地一时,地误人一年”相似,农业生产一定要遵循时令,一旦错过了最佳季节便可能出现减产。

□汪志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3-08-14期

  • 第2023-08-11期

  • 第2023-08-10期

  • 第2023-08-09期

  • 第2023-08-08期

  • 第2023-08-07期

  • 第2023-08-04期

  • 第2023-08-03期

  • 第2023-08-02期

  • 第2023-08-01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