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一年开学季了,让我不由自主地想起了当年自己高考后,等待录取通知书的那段时间,距今已经整整60年了。
1962年的高考是7月20日至22日,考完之后的第二天我和好友赵池,应同学武凤英的邀请到她的老家玩了两日。回到学校后,正值学校在盖教学楼,我们这些即将离校的毕业生要给学校做贡献,参加了几天的建校劳动。期间我和刘宽湖同学在班主任王树录老师家住了几日,于7月底才回到老家。
在等待录取通知书的一个月的时间里,我过得很充实,也很平静。
我的初中是在县城的灵石中学读的,高中考到了省重点中学平遥中学。原来我家在县城住,后来父亲工作调动,便随父亲住到了一个叫富家滩的镇上。
高中三年,我基本上和初中的老师、同学都没有来往。高考完了,有时间了,我就和住在同一镇的张灵珠、赵池等到县城去看望同学和假期仍然在学校的老师们,共叙友情。
除了跟老师同学们叙旧,另外一件做的最多的事情就是读书。
我们所在的富家滩镇是一个炼焦煤的矿区,这里煤炭资源储量丰富,当时是汾西矿务局局部所在地,矿上的各种设施以及文化设施还是很齐全的。那个夏天,我常去的地方就是书店和矿上的文化活动中心。因为这里有书读,那段时间,我读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鲁迅回忆录》《红与黑》,以及莫泊桑和契科夫的小说集等等,还阅读了一些文学报刊。
父亲吩咐我在假期的时候一定要回农村去住一段时间,除了干一些力所能及的农活,我和伙伴们还一起掏了鸟窝、摘水果,过得十分开心。
记得最有意思的是有一天晚上堂弟宝善叫了几个我们小时候的玩伴儿去地里吃西瓜。朦胧的月光下,三四个人摘了一堆,瓜不大,但是旱地瓜很甜。大家用手把瓜磕开,掰成几瓣,啃得脸蛋上都是瓜瓤,大家边吃边回忆着小时候的那些事情,这让我不由得想起了鲁迅在《故乡》里描写的闰土在瓜田里的情景。我想农村孩子们的经历大抵是相同的。
那个假期,我在乡下住了十多天,时间已经到8月下旬,我估摸着录取通知书应该快来了,就回到了富家滩矿上。
到了8月27日,我收到了学校王老师寄来的信,告诉我被山西大学录取了。没想到,第二天便收到了录取通知书。我把这个消息告诉了父母,父亲说你考上了就去上,家里的事不用你考虑,更不用你担心。毕竟那时全国都还处在困难时期,但是父母的态度十分坚决,他们让我赶紧准备开学的事情。
简单的准备之后,我先返回了平遥中学,来这里告别了曾经的老师和同学们,8月31日便来到了省城太原,开始了我的大学生活。
杨靳葆(太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