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5年,我从三矿小学毕业,那年6月14日,全班同学拍摄了毕业照,照片上写:“同矿小学六二班师生毕业留念1965.6.14”。“同矿”是大同矿务局同家梁矿的简称,通称三矿。前排右四挨着个胖女生的是我,那个年代我们很封建,男女同学不说话,照相时让我挨着个女生,心里别扭极了!第二排右边第五个是我们的班主任、教语文的张成莲老师。看到照片,尘封的往事浮现眼前。
上世纪60年代初粮食短缺、经济拮据。那时我家在三矿大南湾三排房,全家9口人,只有父亲一人上班,生活尤为困难。1961年秋我上三年级,学校不远处是矿上大食堂的后门,每天下午5点,有小车从食堂里推出,倒出一些抛弃的菜叶菜根,有几个孩子捡拾,母亲也让我捡些可食之物,拿回家充饥。我很不情愿,多丢人呀!然而母命不可违;我也明白,应该为父母分忧解难,只得去捡,可又怕同学知道,通常放学后大家都离开教室,自己才悄悄地去。
一天放了学,我站在教室外靠着墙,把口袋藏在背后,同学们走完即将动身,张老师走出教室看到我,问:“你为啥还不回家?”我如实相告,她皱了皱眉头,叹了口气,表情凝重,若有所思,说道:“跟我来。”我不知道老师要把我领到什么地方,去干啥,忐忑不安地跟着她。五六分钟后走到老师家——一排青砖瓦房中间的一间,进家看到靠南墙竖着个大木柜,柜顶上放着一个盛放着圆白菜叶子的盆子,那些菜叶已经洗得干干净净。张老师高举双手把盆端下,让我张开口袋,把菜叶全部倒进去说:“这些菜送给你,背回家去吧。”一袋白菜叶现在看来微不足道,然而当年,对我却是雪中送炭,自己激动和感激的心情难以言表。时隔62年,早已想不起对老师说了什么,只记得她让我赶快回家,我满心欢喜地扛着装菜叶的口袋走出了老师的家门,前行几步回过头来,见她站在家门口望着我,直到拐弯处,才挥手告别。
我是个晚熟的人,那时的我很木,懵懵懂懂的,得过且过,学习漫不经心,后来才慢慢明白些道理,决心以优异的成绩报答老师的恩情,便开始努力学习。六年级我的成绩在班上名列前矛,并担任了学习委员。作文还被张老师当作范文向同学展示,也算是对老师的一点小小回报。
1965年考上矿一中后,我们把家搬到了矿务局,从此再没有见过张老师,后来听同学说,她随丈夫迁往了韩城。每每想起,总感觉有三分失落、七分遗憾,我竟未能向老师表达我心中那份诚挚的谢意。
王建章(太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