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的下午,一个人在路边散步,无意间发现一小块空地上种植着一片芝麻,一棵棵粗壮的植株有一米多高,葱绿扁长的芝麻叶密密的对生着,淡紫色的花朵在枝头绽放,枝杆的中下部结满了芝麻荚儿,一层层紧紧搂抱着枝杆。看着绿油油的芝麻叶,口中不禁涌出一丝淡淡的苦味。
小时候,每到七八月份,村里就有一些人开始采摘芝麻叶,俗称打芝麻叶,回去当菜吃。母亲自然也不例外。
在炎炎烈日下,拿上麻袋,跟随母亲一起去地里采摘芝麻叶,到了地头,挑选长势茁壮的植株,一片一片采摘叶子,每一棵不能摘得太多,选取三五片宽大的叶子就行了,不然会影响芝麻生长及最终的收成。芝麻叶含有黏液,不一会儿,手上就黏糊糊的,很不舒服。相比来说,母亲的动作麻利娴熟,不多时便装满了袋子。
回到家里,母亲先将新鲜的芝麻叶用水清洗一遍,除去叶面上的灰尘及可能夹带着的其他杂物,然后倒入装有大半锅水的地锅中,盖上锅盖,大火烧起来,水开后,用锅铲把叶子翻动几下,让所有的叶子都充分的被开水烫熟,再捞出来,放进清水中浸泡并反复淘洗。淘洗好的芝麻叶,再用力拧掉多余的水分,揉挤成一个个拳头大小的团子,拿到院子里,准备好的空簸箕或竹筐中,把芝麻叶团儿一个个抖开,薄薄的平摊好,在太阳下晾晒,直到成为黑黑的干菜叶。
有时候,母亲会直接选取一部分揉挤过的芝麻叶团子,用清水再多漂洗几遍,捞起来直接用来做菜,加上葱姜及辣椒,就成了一盘清炒芝麻叶菜。
更多的时候,芝麻叶会被晒干,装进袋子里保存起来。到万物凋零、青菜匮乏的日子,它就会时不时出现在晚饭的餐桌上。
最常见的做法就是芝麻叶面条,母亲会先用开水把干芝麻叶泡发,等开水温度降下来后,再反复揉搓清洗,一方面可以去掉尘土杂质,另一方面可以去掉芝麻叶的部分苦涩味。然后将清洗好的芝麻叶,配上葱姜、蒜叶下锅一起炒好,盛出备用。待面条在锅里滚上几滚,放入炒好的芝麻叶,再滚一滚,面条基本就熟了,滴上几滴香油,芝麻叶面条就可以出锅了,吃的时候再来点腌制的酸辣椒,黏稠、酸辣的效果,最好不过了。
芝麻叶无论怎么做,吃起来都有一丝淡淡的苦味,一直留存在我的记忆里。
如今自己已经在城市定居,见到芝麻叶的机会越来越少,但每回想起和家人一起吃芝麻叶的日子,心底总会升起一股暖意,那淡淡的苦味,曾经给小小的家庭带来阵阵欢乐。
祝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