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的炒饼,一直牵着我的味蕾,牵着我的心。
童年时,我最喜欢吃炒饼。无论是父亲做的,还是父亲带我到饭馆吃的。在记忆里,都是那么的好吃。以至于,时至今日,炒饼都一直是我外出最常选、最多选的主食。偶尔,自己在家也笨手笨脚地做上一半次。
炒饼,在北方,也叫炒饼丝,是一种极受欢迎的美食,很多人家都会做。炒饼,笼统地说,是把饼丝和菜炒在一起做成的。具体些说,是备好菜,烙好多层的饼,把饼切成适中的丝状后,和炒成半熟的菜翻炒在一起。当然,要烙出多层的饼,油是必不可少的。饼要香,油、肉或鸡蛋是必不可少的。做出的味道,和油、肉或者鸡蛋有着最直接的关系。油、肉或鸡蛋多了,炒出来的饼丝自然就相对美味多了。
一盘炒饼,在那个年代,是真正的美味佳肴。
也许是对炒饼天然的喜欢吧,从记事起,我就特别爱吃。
炒饼,大类分肉炒、素炒。肉炒,自然是有肉有菜的。素炒则各有不同,多是豆芽、蒜苗、白菜丝炒就,有的有鸡蛋。不同的炒饼,不同人做的炒饼,不同地域的炒饼,也是各有千秋、各有味道的。自然界有十里不同天,炒饼的味道更是十步不同味,家家都有别样的味道。
在家时,看父亲准备炒饼、制作炒饼是一种享受,满满的满足感。知道要做炒饼,便能兴奋好几天。静静的看父亲和面、烙饼、切丝、备菜、切肉、下锅、颠勺、调味、出锅,每一步都目不转睛。时不时,来上一口父亲递到嘴边的半成品。那种滋味,那种享受,总能香透脑子,回味良久。久而久之,炒饼也成了我对美味的代名词。
后来,即使和父亲住在一起,遇到做炒饼的时候,依然是那么的兴致盎然。唯一的遗憾是,多数时候少了对过程的享受,吃到嘴里,少了些许童年的味道。
在外面饭店吃炒饼,则又是另一番滋味。
小时候这种感受尤甚。吃着父亲点的肉炒饼,闻着父亲正在喝着的酒香,品着盘子中的一两种炒菜,看着旁边餐桌诸多一杯酒、一碟子花生米,喝得津津有味的饮酒人,心里说不出的温暖和温馨。特别是天冷时,伴着飘忽的雾气,人们或静静的独酌,或三三两两的猜拳行令,加上穿梭忙碌的服务员,这种感觉愈深。此时,吃在嘴里的炒饼更是格外的有滋有味。以至于,每次返回,坐在自行车的大梁上,闻着父亲呼吸出的淡淡的香气,心中还在回味,那饭馆、那炒饼、那有滋有味嚼着花生豆的饮酒人。
这些场景,至今仍在我的脑海里时常浮现。每每都能回味出那暖暖的、惬意的温馨和心中的舒坦。
其后的几十年里,只要时间合适,还是会去找有炒饼的小饭馆,点一盘,解解馋。尽管,这些个炒饼又有了很多的创新和特色,甚至有的已经变身成精品。但,再也品不出小时候的那饭馆、那炒饼、那滋味。
也许,那就是童年时神仙般的人间生活吧。
□李明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