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版:文化

清代冰嬉遍京城

  “冰嬉”亦称“冰戏”,是我国古代冰雪运动项目的统称。早在宋代,我国北方就出现了多种多样的冰上运动,其中包括跑冰鞋、打滑挞、拖冰床等冰上项目。《宋史·礼志》载:“观花,作冰嬉。”明朝时,“冰嬉”被列为宫廷体育活动之一。据《倚晴阁杂钞》记载,当时许多贵族子弟在北京积水潭的冰面上玩一种“冰床”:将十几张床连在一起,上面摆上酒,一边饮酒驱寒,一边滑行,想想也真够热闹的。
  “冰嬉”真正达到巅峰时期,是在清代雍正、乾隆时期。乾隆皇帝非常重视“冰嬉”,甚至视“冰嬉活动为国制所重”,他还亲自作了《冰嬉赋》,对冰上掷球之戏有着详细的描述。当然,清代如此重视“冰嬉”活动,是有其历史渊源的。最早,清太祖努尔哈赤就很重视冰上运动。他麾下有以滑冰闻名的费古烈部队,曾在墨尔根城遭到蒙古的巴尔虎特部落围攻时,完成过“天降神兵”的经典战役。清兵入关后,也将“冰嬉”的习俗带进了关内,滑冰早期也成为军事训练的内容。每年,当湖面冰冻十分坚实时,清朝皇帝都要在北京的北海或中南海来校阅八旗清军滑冰,举行盛大的“冰嬉大典”。
  当时,皇宫御林军的健锐营中有一支编制1600人的“八旗冰鞋营”,他们经过训练,专门为皇帝进行冰嬉表演。清代著名画作《冰嬉赋》,就描绘乾隆皇帝在王公大臣和文武百官的簇拥下,坐在大冰床上观看冰嬉表演的情景:健儿们姿态各异,各显绝技,鱼贯而行,组成一条巨龙,蜿蜒盘转,非常壮观。画面以精湛的笔法,真实细腻地把清代人花样滑冰和冰上杂技,栩栩如生地呈现在人们面前。
  清代民间冰雪运动也很普及。有一首《北京竹枝词》就生动形象地描写了人们初学滑冰摔倒的情景,语虽嘲谑,但也反映了当时人们学习滑冰的热情:“往来冰上走如风,鞋底钢条制造工,跌倒人前成一笑,头南脚北手西东。”当时,民间流行“打滑挞”,这是一项极富惊险刺激的冰上运动项目。清代同光年间陈康祺《郎潜纪闻》卷十二对此俗描述说:“……打滑挞,先汲水浇成冰山,高三四丈,莹滑无比。使勇健者着带毛猪皮履,其滑更甚,从顶上一直挺立而下,以到地不扑者为胜。”可见,当时的冰上运动难度系数之大,普及之广,也极大地推动了当时冰雪运动的发展。
  想想古人,每到冬天,“冰嬉”成风,既娱乐身心,又活动筋骨,锻炼了身体,更培养了将士的尚武精神,真是一项利国利民的“全民冰上运动”!

□孟祥海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3-12-21期

  • 第2023-12-20期

  • 第2023-12-19期

  • 第2023-12-18期

  • 第2023-12-15期

  • 第2023-12-14期

  • 第2023-12-13期

  • 第2023-12-12期

  • 第2023-12-11期

  • 第2023-12-08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