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版:往事

一方钢印

  •   上世纪60年代初,我在榆次一中读书,星期天,我进城,从北门口的旧书店买了几本书,便往学校返。过了铁道,有一段烂渣铺的马路,我一边走着,一边踢着烂渣块玩。突然,一脚踢出了个闪光的小东西,捡起来一看,是个小钢块,不到一寸,齐棱展沿,呈工字形。不知是什么机器上的配件,也不知有何用。反正好看,或许有用,我把小钢块放进书包。忽地想到我买了不少书,买的旧书上也有盖图章的,我何不就用它刻方章呢,起了此意,便决定在上面刻上“藏书”二字。
      接着,翻书翻报找篆字,之后,构图、反写、定稿,可到刻的时候,却发现没有刻刀,也无处可买。情急之下,便将别在胸口的钢笔摘下来,钢笔尖不也是钢吗,而且是好钢,不妨一试。于是以笔代刀,沿着字迹使劲地刻。不想钢对钢,硬碰硬,根本就刻不动,钢块上只出现了一道细细的、浅浅的、短短的划痕。刚要放弃,又觉得既然有划痕,一遍遍地划下去呢。愚公移山、老妪铁杵磨针的故事使我信心大增。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就这样,用钢笔在钢块上不断地划道道,白天划、晚上划,最后竟然在课堂上也停不下来了。
      那天正上作文课,全班都在安静地构思写作。我拿着钢笔在袖筒掩护下划着钢块。正当划得起劲时,语文汤洵如老师悄悄地出现在我的身后,当我扭头看到她时,她笑容可掬,伸手抓过钢块塞进课桌下面的书斗里,并竖起了大拇指。我心领神会,点了点头。从此,我没在课堂上开过小差,但在课余时间,我却更加卖力地在钢块上继续划着线条。不知经过多少天的努力,钢块上终于显出了清晰的字迹。当然,钢笔是彻底“报销”了。从此,我在自己买的书上都会加盖上这方“藏书”的钢印。

    张灯(太原)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4-01-16期

    • 第2024-01-15期

    • 第2024-01-12期

    • 第2024-01-11期

    • 第2024-01-10期

    • 第2024-01-09期

    • 第2024-01-08期

    • 第2024-01-05期

    • 第2024-01-04期

    • 第2024-01-03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