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版:文化

周姓最初发源在渭河平原

  •   周姓是当今中国姓氏人口排行第9位的大姓,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显示,周姓人口约为25,400,000,占全国人口的2.12%。
      寻根溯源
      1.据《史记·三代世表》《周本纪》等资料所载,出自黄帝之姬姓后裔,以居地为氏。
      2.据《姓氏考略》载,黄帝时代的大将周昌和商代太史周任的后代都以周为姓氏。
      3.出自他姓。据《通志·氏族略》所载,唐朝时有周赧王姬姓后裔者为避明皇之讳,改姓周;据《五代史》所载,唐末有山东青州人成汭,曾任荆南留史,后梁时赐姓周;据《魏书·官氏志》所载,北魏皇族普氏改姓周。另有苏姓及贺鲁氏、普乃氏、傲国氏和傣族、白族、满族周延氏、云南基诺族以者开头的姓氏、犹太人后裔等众多外姓人随姓周者。
      得姓始祖
      周姓为黄帝姬姓传人,其远古世系清晰可辨。周姓的最早血缘先祖可以一直追溯到中华人文始祖黄帝。黄帝轩辕氏曾孙帝喾,帝喾的夫人姜嫄外出游玩时,因踩了野人的脚印而怀孕,十个月后生下一子。她觉得奇怪,曾几次抛弃,但孩子都奇迹般地活了下来。姜嫄于是抱回家中精心抚养,取名为“弃”,以纪念他被遗弃的经历。弃长大成人后表现出超群的才智,他让部落的人结束了流动不定的游牧生活,教他们种植庄稼,开荒种田,使周部落成为远古时代最著名的农业部落,被后世奉为农神。虞舜见他功勋卓著,便让他担任稷官,掌管农业,史称“后稷”。并封他于邰(今陕西武功西南)。后稷的裔孙古公亶父(即周太王)为狄所逼,率领族人迁到陕西岐山下的周原,从此称为周族。周朝被灭亡后,其宗室子孙和周朝遗民都以周为姓。由于后稷开创有功,后来便被周姓人尊奉为始祖。后人为纪念这位周姓始祖在今陕西武功县建有教稼台,传说为后稷教民耕稼的地方。
      繁衍播迁
      周姓的最初发源地在今陕西渭河平原一带。秦汉时期,周姓主要以河南、陕西为中心地带繁衍生息,后逐渐成为当地的名门望族。
      秦时,有河南临汝的周姓人迁往江苏沛县。西汉时,有河南叶县周姓人迁往河南平舆县。汉末,此支中又有迁往安徽庐江的,河南周燕在汉时迁往山东任太守。可见,这一时期,周姓已活动于陕西、河南、山东、安徽等省,且以河南为主要支流。魏晋南北朝时期,战乱频繁,社会动荡,大规模的南迁使得周姓人也卷入其中,于是湖北、江西、江苏等地有了周姓人活动的足迹。如晋代,有周访任江西浔阳梁州刺史。南朝宋有周毅在江西临川郡任太守之职。隋唐时,周姓有了大范围的分布与发展。唐初,随着陈元光入闽开基福建漳州,周姓族人有加入者,此为周姓最初入闽者。唐僖宗时,又有周姓人随王潮、王审之入闽而后移居广东者。这一时期,周姓更广泛地分布于南方地区。
      宋元时期,周姓人最为显著的特点仍是南迁,以致于此期周姓名人多出于南方,如哲学家周敦颐、词人周邦彦、音韵学家周德清等。明清时期,是周姓发展中一个比较兴盛的时期,台湾、云南、四川、贵州等地也有了周姓人居住。据记载,明初周正行五兄弟从江西迁到贵州麻阳。清初有福建人周延郡入台,广东人周朝德居于台湾。此时,周姓可谓遍布祖国的山山水水。如今周姓在长江流域的省、市中所占比例相对高于其他地区,尤以湖南省最多。
      宗族特征
      明洪武至永乐年间,为恢复生产、充实国力、发展经济,使人口均衡,明朝政府于洪武初年制定了移民屯田的复兴之策,开始了迁民戍边的非常之举——洪洞大槐树移民。移民活动历时近五十年之久,达到1230个姓氏、150万移民之众。
      1.周姓以忠孝廉爱仁义为其主要特点,其自立堂号中多以此取名,如“清白”“忠厚”等。
      2.周姓之忠孝仁义也反映在其字行辈份中,如浙江一支为:“智仁圣义,中和道德,继体守义,传家以孝。”另有一支为:“孝友振家业,种德培祖恩,和睦致瑞祥,忠义永吉庆。”
      大槐树寻根
      明朝洪洞大槐树移民周氏始祖为平阳、太原二府,泽、潞、辽、汾、沁五州,洪洞、赵城二县等籍人氏。明初奉旨在洪洞大槐树集中迁往异地,至清末其后裔分布:河南、山东、河北、北京、天津、陕西、甘肃、宁夏、安徽、江苏、湖北、湖南、广西、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山西等地。周姓祖先神位供奉在大槐树祭祖堂1号供橱。

      山西晚报记者 李雅丽
    (资料来源:洪洞大槐树寻根祭祖园景区)

      延伸阅读
      周氏家规看重“心清气和”
    一生刚直不阿、廉洁自律的周敦颐,以名节砥砺品行。他为官期间主要从事刑事案件的侦察审理工作,破解了很多疑难杂案。
      在赣州任职时,周敦颐发现有一名囚犯罪不当死,可是他的上司王逵为人强势,坚决要处死囚犯,众人慑于王逵的权势,都不敢与王逵争论。周敦颐在据理力争无果的情况下,把笏板重重摔在地上,怒斥:“如此尚可仕乎?杀人以媚人,吾不为也。”意思是,这样的官还能当吗?草菅人命来迎合上司,我做不出来,宁愿辞官也不愿苟且。王逵震惊之余省悟,改了囚犯的死罪,后来他还多次向朝廷举荐周敦颐。周敦颐为人为官的品格主要体现在他的“三说一赋”中。“三说”,就是《太极图说》《爱莲说》《养心亭说》;“一赋”就是《拙赋》。“巧者言,拙者默,巧者劳,拙者逸,巧者贼,拙者德,巧者凶,拙者吉。呜呼!天下拙,刑政彻。上安下顺,风清弊绝。”他去世后,繁衍生息于湖南、江西等地的周氏子孙皆以其思想为根基制订了《周氏家训》。
      综观周氏家规祖训内容,核心内涵皆为“心清气和”。“心清”是谓为人正,止有方,抱朴守一,不为世俗所染;“气和”则注重推己及人,用自身品格影响社会风气。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4-01-18期

    • 第2024-01-17期

    • 第2024-01-16期

    • 第2024-01-15期

    • 第2024-01-12期

    • 第2024-01-11期

    • 第2024-01-10期

    • 第2024-01-09期

    • 第2024-01-08期

    • 第2024-01-05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