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版:文化

古代春运也挺难

  马上就是春节了,每个人都归心似箭,奋不顾身地加入到春运大队,但是无奈大家都着急回家,所以各种交通工具都是一票难求,幸运买到票的人,旅途也是非常拥挤辛苦的。事实上,古代的春运虽不拥挤,但却更加艰难。
  首先是基础设施建设,历朝历代都建造了“高速公路”,以秦朝为例,根据《汉书》记载,“秦为驰道于天下,道广五十步,三丈而树……”这也就是说,秦代官方修建的“驰道”,宽有五六十米,路的两边,还种植了大量的树木。利用树木来防止尘土,这种道路在经济发达地区已经很普遍了,俗称大官道,而且每隔几十里地还有提供饮食的地方,算是比较便民了。其次是疏通水道,建立不少官码头和航线,这一路一水,便是古代春运的主干道了。
  再说交通工具,古代春运的主要交通工具是车马舟船和两只脚,两只脚自不用说,就是步行。先说说车吧,那时候的车和现在的车可有着天壤之别。一路上你要体验各种颠簸,虽然速度快,带的东西多,但整个过程不怎么好受。然后是马,这是贵族才能享用的交通工具,主要是官宦子弟使用,速度快、体验好,缺点是味道大,携带东西少。至于舟,就是小船,一般都是渔夫兼职的,适用于短途旅行,缺点是安全性低,碰上黑船那更是倒霉,轻则财物丧尽,重则丢失性命。最后是船,这个经济实惠,而且有国营背景,安全系数有保障,速度也说得过去,运力大,尤其是京杭大运河开通后,更是运力大增。但也有缺点,过年时节天气太冷,河道容易结冰,回家的行程会被耽搁。
  最后就是人们最关心的价格问题了,用双腿走回老家,这个价格低,也就是几双鞋的花费。坐车回家,这个价格就有些小贵了,以唐朝为例,每走一百里,收费是一百文钱,按照五百公里来算,路费大概需要五六百文,再加上食宿,那就得准备一两银子。唐朝时,九品官员的工资是半两银子,这坐一趟车,俩月工资就没了。至于马,这个一般人就不要想了,马的价格太高,常人承受不起,类似于现在的飞机头等舱。至于小舟,这个价格不固定,看你遇到的船家是好是坏,说不定不花一文钱,说不定倾家荡产。最后是船,这个还是亲民的,还是以唐朝为例,同样的距离,坐车需要五六百文钱,乘船有一二百文钱就够了,类似于现在的三五百块。因此,乘船可以说是平民出行的首选。

□吴昆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4-01-18期

  • 第2024-01-17期

  • 第2024-01-16期

  • 第2024-01-15期

  • 第2024-01-12期

  • 第2024-01-11期

  • 第2024-01-10期

  • 第2024-01-09期

  • 第2024-01-08期

  • 第2024-01-05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