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人张廷玉《明史》记载,嘉靖三年六月,“大礼议”(对皇统问题上的政治争论)事件再度发酵。杨慎等人与张璁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七月十五日,杨慎等两百多人到左顺门前候旨,直至中午不肯退下。明世宗下令逮捕为首的八人。杨慎愤怒地与官差争吵。事情闹大后,明世宗下令把杨慎也抓起来。当月十七日,杨慎被廷杖,昏死后又醒来;十日后,又被廷杖,差点死去。然后他被皇帝流放到永昌卫(今云南省保山县)。
乾隆年间编定的《四库全书》中,有杨慎的著作42种。民国时期成书的《丛书集成初编》中收罗了杨慎的著作76种。据有关资料记载,全国的一些图书馆、博物馆等机构还藏有他的手稿。全部算下来,他的现存著作有174种。他的著作涉及史学、经学、诗词、编纂、音韵文字等等,种类丰富,可以说是“明人著述博富第一”。杨慎在漫长的放逐生涯中,没有因生活困顿而“躺平”,而是悉心著述,为生命注入能量。他在那个年代,已经是不朽的传奇,至今更是后人高山仰止的文化巨人。
在朝堂之上,不畏强权,英风刚烈,是杨慎的一张面孔;被羁管在云南,却发愤著述,这是另一张面孔的杨慎。肉身易朽,文字难以磨灭。他以血肉之躯,抵挡岁月的洪流,终于成功了。
如今拒绝内卷的年轻人,也应该可以从杨慎的身上汲取无尽的情绪价值。
□安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