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版:文化

古人爱涮清汤锅

  “锅中煨葱水沸红,不忍夫食欲渐逢。”白居易描绘了涮锅时葱的清香和水沸腾的红光,表达了令人无法抵挡的食欲。南宋辛弃疾也以“浓骨熬成云鱼骨,绿葱逗蚝汁青葱”的诗句,形象地写出招架不住的味蕾冲动,抒发了对生活的热爱之情。清代进士严辰吟则写道:“围炉聚炊欢呼处,百味消融小釜中”,展现了大家围坐在炉子旁享用美食、各种口味在同一锅中融合的景象,流露出对团聚、和谐与美食的向往和热爱。文人们用文字传递着对涮锅的喜爱与品味,仿佛让人置身于香气缭绕的锅边,感受着那份独特的风雅与美食情趣。
  古人对涮锅的食材品质和搭配,不仅颇具特色,还充满了趣味。他们推崇本地食材,如南昌的板栗和内蒙古的羊肉。丝绸之路的开放更丰富了选择,张骞出使西域后,大蒜、芫荽、莴苣等调味品和蔬菜被“引进”,赋予了涮锅更多的惊喜风味。古人涮锅多以清汤为底,但古籍中记载了一些独特的火锅搭配,如陶渊明创造的“菊花暖锅”。它以白菊花瓣煮清水为锅底,再将主料涮在其中,散发出诱人的香气,使整个涮锅过程充满了情趣。此外,还有以山雉等野味为特色食材的野味火锅。
  古人涮锅的独特吃法和习惯更是令人心生妙趣。袁枚在《随园食单》中提到:“生片其肉,入火锅中,登时便吃。”这简洁而神奇的吃法,让鲜美瞬间融入口中,可见古人对“生片”吃法的追求和喜爱。古人涮锅时还善于使用蘸料。据林洪记载,涮锅前主料先在由酒、酱、花椒等制成的调味汁中浸泡一下,然后再投入锅中。这样的吃法,食材味道更加丰富,令人口齿留香。
  古人涮锅时大快朵颐,场面热闹非凡,正如清代《留客住·火锅》里所描述的:“听沸声、隆隆火活,扇风未歇,换切羊羔添未。开筵乍热滋味,暖玉杯劝,蛤蜊汤正美。”
  古人涮锅不仅仅是为了满足口腹之欲,更是在品味美食的过程中,领悟生活的趣味。

□林月珊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4-02-08期

  • 第2024-02-07期

  • 第2024-02-06期

  • 第2024-02-05期

  • 第2024-02-02期

  • 第2024-02-01期

  • 第2024-01-31期

  • 第2024-01-30期

  • 第2024-01-29期

  • 第2024-01-26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