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版:往事

太原市最早放映“立体”电影的影院

  •   太原人一说宽银幕,就知道是指位于太原市解放北路与钟楼街、西羊市街十字路口西南边上的宽银幕电影院,这是老太原人对这家电影院的昵称。儿时的我就听说太原有个宽银幕,到那儿看电影与别的地方不一样,需要戴眼镜,那个感觉妥妥的就是“身临其境”,但那的票价可要比一般电影院贵得多,能看一部“宽银幕”电影,算是一回奢侈的享受。
      在那个没有电视、手机、网络的年代,电影院就是人们心目中的文化圣殿,看电影就是最好的娱乐方式。而太原宽银幕电影院又是太原市乃至全省第一家也是唯一 一家放映宽银幕电影的电影院,它于1960年元旦正式开放。当时它的建筑外形及宽影幕一下子就成了太原市除五一广场之外的又一重要地标,吸引着全市的影迷观众,就连外地人也要来此开眼“尝鲜”。
      那时,从我家东走200米再向南便是解放电影院,隔上个把月还能享受一次五分钱的学生电影票,但仍顶不住宽银幕对我的诱惑。那是上世纪60年代初的一个元宵节,我和父母、弟弟沿着解放路向南边走边看灯,不知不觉来到了宽银幕,我们便吵着要“开荤”。于是,爸妈只好为我们买了票。入场时,这才看到要戴的那个眼镜是软塑料的,镜片是红绿色的,犹如儿童玩具似的。工作人员给我们每人发了一个,嘱咐散场后再交回来,并特意告诉我们这是立体电影,那时还没有“3D”这个词,如果不戴这个眼镜,看电影会是重影子。记得那时上演的一部立体电影叫《魔术师的奇遇》,还是彩色的,主演是陈佩斯的老爸陈强,剧情记不太清了。只感觉到上面的人物、动物都不像是在屏幕上,就像在你眼跟前似的,很紧张刺激,如陈强的钓鱼竿伸向银幕,从镜头外钓了一条大鱼,仿佛是从观众头上钓出来的;火车进站,会感觉到车轮从你的头顶上碾过。电影时间不长,当我从电影院出来后,感觉到眼睛疲劳甚至头昏脑涨,此后才知道为什么立体电影的放映时间都不会太长。
      以后每年的元宵节,我又多了一项娱乐活动,先看灯后看宽银幕。宽银幕电影院不仅里面的宽银幕吸引人,门前还是一个熙熙攘攘的小集市,只要有电影放映,总是门庭若市,不仅来看电影的人川流不息,做小买卖的更是五花八门,叫卖声不断,有脖子上挂着木制小箱子的烟贩,上下两层摆满了哈德门、大三巴等档次不同的香烟,还可以拆盒零售;有手提小杆秤卖五香瓜子的小贩,将称好的瓜子装在废旧报纸折叠成的漏斗状纸袋里,卖给情侣们看电影时“闲嗑”情感;有摆小人书地摊的,花个一二分钱可以看一本小人书;还有卖影星剧照明信片的,也是抢手货……
      逢年过节,这里还是一个激情澎湃的都市大舞台,许多票友们在临时搭建的舞台上唱念做打,也有著名晋剧艺术家登台清唱;还有闹红火的秧歌队来此助兴,庙前街高跷队就是从这里踩进了元宵节的街头巷尾,如今成了省级非遗项目。最主要的是,这儿还是仅次于五一广场的一个政治活动中心,每年的五一、国庆等重大纪念游行表演等活动,从五一广场出发至大南门后,都要转向北表演到最后一站——宽银幕电影院才结束,以此宣告着本次纪念活动的圆满成功。每一次,我都是早早地来到这儿,等着观看表演活动的“压轴戏”,小孩子们在这儿可以不受管束地与游行表演队伍“互动”。
      如今,站在解放路十字路口处高高的人行天桥上,华灯初上的宽银幕别具风格,改造后的“容颜依旧”创新了闹市里的“新地标”,那一帧帧浮光掠影的老电影,依然在我脑海里闪现着那个年代老太原的一种朴素的情怀……

    彭庆东(太原)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4-03-12期

    • 第2024-03-11期

    • 第2024-03-08期

    • 第2024-03-07期

    • 第2024-03-06期

    • 第2024-03-05期

    • 第2024-03-04期

    • 第2024-03-01期

    • 第2024-02-29期

    • 第2024-02-28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