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又到了,比天气更热的还有暑期档,不禁让我想起了儿时收音机里“听”电影的往事。
上世纪六十年代直至八十年代初期,广播电台里时常会有一档“电影录音剪辑”节目播出,颇受听众尤其是许多儿童听众的喜爱和追捧,被人们誉为“空中影院”。
电影录音剪辑,其实就是将影片里的台词、动作及音响等经过精心剪辑,并加以声情并茂的生动解说,以声音为表达形式播放给听众,把看的艺术变为听的艺术。
那时电影票价虽然不贵,仅有一两毛钱,但如果每上演一部新影片都看,对大多数人家来说,也算是一笔奢侈消费,况且有些新上映的热门电影甚至还会出现“客满”和“一票难求”的盛况。而收音机里“电影录音剪辑”节目的创办,让人们不用去电影院,坐在家里就可以身临其境地“听”电影过把瘾了。经过剪辑的“电影”一般在40分钟左右,多在“黄金时段”播放。在那个文化匮乏的年代里,动人的音乐、经典的台词,在收音机里伴随着人们度过一个个枯燥乏味的日子。
那时太原各中、小学校的操场上都有高音大喇叭。中午在校用餐的同学到食堂打完饭,端起饭盒就径直奔向操场,三五成群地围坐在大喇叭下边吃午餐、边听广播里播出的“电影录音剪辑”节目。听着听着,影片里那许多生动的话语化成鲜活灵动的形象在听众脑海里一幕幕展现。当时像《小兵张嘎》《平原游击队》及《闪闪的红星》之类的故事影片,往往会播放几遍、十几遍,直至耳熟能详。
这样一来,剧中人物的许多精彩独白与对话,听得多了,我们便竟烂熟于心,倒背如流。还时常会在不同情境下模仿电影中的经典台词,给生活又增添了无尽乐趣,至今令人难忘。
还记得经典战争片《南征北战》里根据地的赵大娘,在得知解放军高连长已晋升为营长时,欣慰地祝贺道:“老高啊,又进步啦!”就这句台词,当年几乎成了同学们彼此之间贺喜的经典祝词。那时谁当上了班干部、谁入了团、谁被评上了“三好学生”、谁在体育运动会上取得了名次、谁的作文被登在学校黑板报上……彼此见了面的第一句话,便是“老高啊,又进步啦”!
《地道战》里的那句流传了数十年的“高,实在是高”,《地雷战》里的“不见鬼子不挂弦”,还有前苏联译制片《列宁在一九一八》里的“面包会有的”等台词,在不同的语境下被人们信手拈来,只要巧妙运用,常常能起到幽默解嘲和化解各种矛盾、尴尬与窘迫的神奇效果。
隔空“听”电影毕竟不如一睹为快,但却能极大地丰富孩子们的想象力。我们可以随意地编造电影中的现场情景来做游戏,也可以自由地杜撰电影“观后感”来上交作业。
如今,偶尔去全景声影厅,沉浸式地体验一把音效画质俱酷的电影,但其终究无法替代童年时那最简单、最精炼的“听”趣。
彭庆东(太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