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贵妃爱吃荔枝,可是荔枝不耐存储,且产地远在距长安千里外的岭南,想要吃个新鲜,不动用非常手段怕是不行。
据说,为哄贵妃开心,唐玄宗命令长安和岭南两地的官员,开设专线,三十里设一站,每到一站,换人换马,快马加鞭不停歇,直将新鲜荔枝送到贵妃口中才算完。这一路,不知跑死了多少马匹,践踏了多少庄稼,害得多少“快递员”体力不支甚至丧命,也难怪后来会引得无数仁人志士嘲讽,尤其是诗人杜牧的那句“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更是将唐玄宗和杨贵妃的这一奢靡事,钉在了历史的耻辱柱上。
我国古人对“快递”的探索由来已久,为解决“快递”交通不便、成本高昂、隐私安全无法保障等的问题,国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改善基础设施,车同轨、设驿站、开运河、乘车马;保障“快递”安全,开发阴符、阴书、封泥等加密方式。而且,还设置了专管此事的官吏,也就是现代意义上的“快递员”。这些“快递员”在商代叫“步传”,周代叫“行夫”,秦代叫“轻足”,汉代叫“邮人”“驿足”,宋代叫“递夫”,明清时期叫“驿夫”……他们经朝廷筛选,体力和脚力远超常人,据《隋书》记载,有个叫麦铁杖的勇士,一天能走五百里,有一次,他从京城赶往徐州送诏书,竟然用一夜的时间打了个往返。
随着历史车轮的滚滚向前,“快递”业飞速发展,其业务范围逐渐由传递军情和政令,扩大到民间传信传物,其客户群体也逐渐由达官贵人扩大到普通百姓。不过,对于普通人来说,民间寄收“快递”的成本依然高昂,而且,丢件情况时有发生。尤其是遇到战乱,效率就更低了,信发出去,对方能不能收到,全看运气。杜甫诗中写道:“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在战乱年代,亲人报平安的一封家书,真可谓千金难买。
为贵妃运送荔枝之所以受人诟病,主要是因为在古代,这种特殊运输方式实在太过劳民伤财,非必要不可选,只有在情况特别紧急,比如传递军情时才可用。因为在战场上,早一刻把消息送达,就能多一分胜算,也能少一些伤亡。这时,古人会在信上插羽毛,做成“羽檄”“鸡毛信”,或者直接使用“急脚递”等。据传,宋高宗一天之内给岳飞发十二道金牌命他退兵,用的就是金字牌急脚递。
而今,我国快递业高度发达,真正实现了“即时配送”,让我们所有人都有幸体验了一把古代贵妃才能享有的“特权”。
□赵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