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版:文化

古代工人的工种

  工人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古代,从庙堂殿宇建设到生活用品制造,从采桑纺织到制茶打渔,工人们各司其职,形成了丰富多样的工种。
  古代关于工种的最早记录是《考工记》。《考工记》出于《周礼》,是一部记述官营手工业工种规范和制造工艺的文献,成书于春秋战国时期。书中记述了木工、金工、皮革、染色、刮磨、陶瓷等六大类30个工种的内容,虽然是齐国的官书,但是涵盖了当时手工业生产的各个方面。如其中“攻木之工”类,即从事木器加工的职业就包含了7个工种,有制作车轮车盖的“轮人”,制作车厢的“舆人”,制作弓的“弓人”,制作长兵器之柄的“庐人”,负责测量和营建都城宫室的“匠人”,制造牛车、羊车等交通工具和木制农具的“车人”,以及制作编钟悬架、饮器、箭靶的“梓人”。
  可见,当时的工种划分已经很详细。
  关于工种的记载还见于《礼记·典礼下》:“天子之六工,曰土工、金工、石工、木工、兽工、草工,典制六材。”这里天子设立土、金、石、木、兽、草工六个工种,掌管各种器物的制作。
  以陶瓷为例。作为人类古老的技能,陶艺的历史可以追溯至新石器时代,或者更早。宋代高承《事物纪原》引《周书》:“神农作陶。”后又引《尸子》《吕氏春秋》等,考证陶始于炎帝神农氏。传说中,尧帝就是一位烧窑制陶的工匠。《史记·五帝本纪》里也有“舜耕历山,渔雷泽,陶河滨,作什器于寿丘,就时于负夏。”唐代诗人李群玉《石渚》云:“古岸陶为器,高林尽一焚。焰红湘浦口,烟浊洞庭云。迥野煤飞乱,遥空爆响闻。地形穿凿势,恐到祝融坟。”描述的就是长沙窑的陶艺工人制作陶瓷的场景。
  除了以上官方的划分,古代劳动群众在日常生产生活中劳作,自然形成了一些不同的工种。《诗经·魏风·十亩之间》勾勒出的是一幅采桑女欢歌劳作的画面。“十亩之间兮,桑者闲闲兮,行与子还兮。十亩之外兮,桑者泄泄兮,行与子逝兮。”桑园里,采桑女穿梭于繁茂的桑树间,一边采摘饱满的桑叶,一边相互嬉戏谈笑。汉乐府民歌《陌上桑》中也有:“罗敷善蚕桑,采桑城南隅。”四川博物院收藏的战国水陆攻战纹铜壶,其中一层即是一群妇女采桑的图像。
  有采桑养蚕,就会有纺织工。在古代,男耕女织的家庭模式是非常普遍的。直至今天,纺织行业仍然以女性为主。南朝宋鲍照《拟行路难·其六》:“弄儿床前戏,看妇机中织。”描绘了纺织女工在家庭中的角色以及与家人的互动乐趣。
  中国也被称为茶的故乡,在古代,采摘茶叶的工作多由女性和儿童完成,即“茶女”和“茶童”。清代陈章有一首《采茶歌》:“凤凰岭头春露香,青裙女儿指爪长。度涧穿云采茶去,日午归来不满筐。催贡文移下官府,那管山寒芽未吐。焙成粒粒比莲心,谁知侬比莲心苦。”茶叶轻浮,茶香飘动,谁能想象到采摘茶叶的采茶女如此辛苦呢?
  除以上外,古代还有伐木工、采煤工、铁匠、渔民等等工种。翻开中国古代的百工百匠图谱,每一种职业都凝聚着他们的智慧,是他们丰富了古代中国的文化与生活,也给后世留下了珍贵的历史遗产。

□周丹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4-08-01期

  • 第2024-07-31期

  • 第2024-07-30期

  • 第2024-07-29期

  • 第2024-07-26期

  • 第2024-07-25期

  • 第2024-07-24期

  • 第2024-07-23期

  • 第2024-07-22期

  • 第2024-07-19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