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版:文化

窦仪的严格

  古代有一个叫窦禹均的官员,擅长词学。他对孩子的教育十分重视,家中有五个孩子,都相继考中了进士。《三字经》中有一句话:“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说的就是窦家的五兄弟。
  窦仪是五兄弟之一,他经历了后晋、后汉、后周和宋四个朝代,学识渊博,气度峻直,为人处世十分严格,在史书中留下了一段段的佳话。后周恭帝时,窦仪有一次出使南唐国,将要宣读诏书的时候,天上下起雪来。南唐国主李璟就派人告诉窦仪想在廊下拜受,但窦仪不同意,他坚持说:“我受国家的委派,不敢违背惯行的礼制;如果认为沾湿了衣冠有损仪表,最好另选日子进行。”李璟无奈,只得按照老规矩到庭院中冒雪拜受窦仪宣读的诏书。
  在管理财物方面,窦仪同样严格。赵匡胤还是后周大将的时候,有一回率兵攻克了滁州,周世宗派窦仪去那里登记府库中的财物。窦仪登记完毕后,赵匡胤派人找到窦仪,要提取库中的丝绢等物赏给部下。被窦仪严肃地拒绝了,窦仪说:“太尉(指赵匡胤)刚打下城池的时候,即使把全府库里的东西都分赏给部下,也没有人敢说什么;现在已经登记造册了,就是国家的财物,因此,没有皇帝的命令是不能拿取的。”赵匡胤是一位心胸宽广的将领,见窦仪对财物管理得这样严格,就充分尊重了窦仪的意见,没有坚持提取府库中的丝绢。后来赵匡胤当了皇帝,还多次向大臣们提起这件事,称赞窦仪能坚持原则。
  窦仪在礼仪上要求也非常严格,即使对皇帝也不例外。乾德元年,有一天,赵匡胤召窦仪入宫起草圣旨,窦仪到了苑门,见皇帝戴着头巾、光着脚坐在那里,就退一步站住不往前走了。赵匡胤见此情形,只得穿戴好衣帽再召窦仪进去。窦仪对赵匡胤进谏说:“陛下创建大业,应该以礼示范天下。”赵匡胤向窦仪表达了歉意,此后对待大臣们再也没有不讲究冠戴。
  窦仪的严格,不仅体现在他对国家礼制的坚守上,更体现在他对公私分明、严于律己的坚守上。他的一生,无论是在出使外国、管理财物,还是在面对皇帝时,都始终如一地秉持着严格的原则和坚定的立场。他的行为,不仅赢得了同僚们的尊重,也为后世树立了楷模。

□唐宝民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4-08-01期

  • 第2024-07-31期

  • 第2024-07-30期

  • 第2024-07-29期

  • 第2024-07-26期

  • 第2024-07-25期

  • 第2024-07-24期

  • 第2024-07-23期

  • 第2024-07-22期

  • 第2024-07-19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