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大同老店铺“慎利恒”绸缎店,一些老大同并不陌生。
慎利恒绸缎店开业于1908年,当初只是个小店,后来发展成著名的绸布庄。“慎利恒”坐落于大同城内大北街13号,财东是王翰臣,掌柜有吴顺等人。
1923年,“慎利恒”绸布庄到了濒临倒闭的境地。这时有个“跑街”的伙计,此人交际广,能看风使舵;同时,他也看出了“慎利恒”的弊病所在,毛遂自荐接了掌柜的职务。他当了经理后,首先把专东改为集股,恢复了“慎利恒”“同心、守诚、信实”的店风。在店里挂起“一视同仁”的横幅,表明东家和伙计和睦相处,上下一视同仁。一改以往东家看不起伙计的风气。
“慎利恒”绸布庄在民国二十年(1931年)时,最为发达。店面是个L形的长柜台,正对大门的是一溜儿木制大柜,上面摆放着各色绸缎。庄内雇佣了几十位伙计,有专人往来于苏杭置办货品,很具规模。
“慎利恒”的店规非常严明,伙计入店必须签订入伙合同,并由有一定信誉的店铺且已有经营一定期的店掌柜担保方能入伙,生怕出了什么差错。“慎利恒”绸缎庄招收学徒也极其讲究,需是五官端正、眉清目秀、聪明伶俐的后生,为的是讨顾客,尤其是女顾客们的欢喜。
为了考验学徒,掌柜会专门在地上撒几个铜币,试探一下哪个伙计在收拾屋子时是否有贪小便宜的情况。不料无一人私拿,捡起者都会放在桌上,通过这样的测试,掌柜对新店员初步建立了信任。
旧时,绸缎庄的货物很珍贵,面对的顾客亦多为权贵殷实人家,且多是太太、小姐等女眷,所以这一行的生意很讲究。该店服务态度好,常常是热茶伺候。店伙计久站门外,一旦有客人,便撩起门帘把客人让进来。绸缎店接待顾客很有礼貌,挑选翻找,不厌不倦,烟茗供应,趋走殷勤。有陪谈者,遇绅官,可以应对几句时事,遇文人,也可说几句诗文;对待女顾客,一定会炫耀新奇,极尽交易之能事,一定要让不同的顾客,个个都高兴而来,满意而归。
“慎利恒”为了打出自己的招牌,往往在货物包装纸上印上有自己店铺的名字和图标。一是为了信用,二是为了方便顾客,让顾客随时可以退换,所以当时“慎利恒”在大同城的信誉是口碑极佳的。“慎利恒”的包装也很讲究,一种是牛皮纸“门票”,分大、中、小三样,印有经营品种,供一般商品包裹用;另一种是礼品盒,彩色花卉中间印着“慎利恒”店名,四周是经营品种、店址、电话号码,一般是供婚礼馈赠等人情往来时使用。“慎利恒”还常在各大报纸刊登广告,有通栏大广告,有奇文引人的小广告,形式多样、内容常新、图文并茂。
经过多年经营,“慎利恒”总结出一套具有自己特色的经营方式。他们十分懂得迎合顾客心理,能抓住顾客“花钱买顺气,货好价格低”的普遍心理,做到随时掌握市场商品行情,及时对店里的商品价格进行调整,一定要比别家同类商品价格略低一点;在出售时,各种绸缎布匹总要多量出那么一点尺寸;收款时也一般直接抹掉零头,对购买货物多的顾客,还会赠送手绢等小物品,满足了顾客占便宜的心理,绝大多数顾客都会喜笑颜开,逢人就给店家做宣传。殷勤周到的服务让人们非常愿意再次光顾。
民国时期的“慎利恒”就懂得花钱购买市场消息。借着灵通的信息,能够进货及时,也能花色常新,并以此吸引顾客。采购员定货时绝不收次品和过时货。商品出售后如顾客发现有掉色的会马上退换。
战争年代,火车常常不通,“慎利恒”当时还利用关系包了飞机从上海直接空运货物,做到了“人无我有,人有我好,人好我多,人多我廉”的经营之道。其它商号望尘莫及。新货刚到,对老顾主、大顾主,“慎利恒”能够送货上门,优先照顾。对积压商品,降价推销,及时甩卖。
当时的店员大都能做到看人选货,量体卖布,顾客在其他店买一件衣料需七尺才够,到“慎利恒”有六尺五就够了,有时还会代客找裁缝店加工;顾客在别处选商品犹疑不决,到这里往往很痛快就能成交。“慎利恒”能赶上市场形势动向,什么货快销,就及时经营。他们还兼营过高级香皂、花露水、玻璃雨衣、太阳伞等。这家店还很注意广告宣传,讲究包装。“慎利恒”的铜质招牌本身就是很好的户外广告,门外还竖着大型宣传画,画着一架飞机空运货物,过往行人见了,不买东西,也想进去看看。店堂整洁,商品陈列艺术美观,店员和颜悦色。有些人即使本来不计划买东西,有时也被店员的热情所感动,购买了商品。
据说,抗日战争时,“慎利恒”坚持经营国货,曾积极支持过我党的地下工作。后时局动荡,店铺也就歇业关门了。
刘印军(大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