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版:子夜

佛光听风

  在一个秋日的午后,我站在佛光寺大殿高挑的屋檐下,静静地注视远处碧绿的青山,一眼望不尽的碧绿伴着山风,吹动松针下阳光摇曳的斑斓色彩,远山、浮云、湛蓝无边的天际,让人陶醉。
  大寺门口那株高秀挺拔的红松,院中线条优美的青石经幢,还有转身入院的那一刹看到的磅礴大气而又历经沧桑的北大殿,全都让人啧啧称奇、深深震撼,仿佛一转身回到了那个千年前的朝代。置身其中,不得不惊叹古人的智力,是他们让这座建筑有了无尽的想象力,那种远离钢筋水泥的、独特的、朴素的美,是质朴原始的、与材料无关的美。拾阶而上,当真正站在东大殿的脚下,一种盛唐的伟岸与大气扑面而来,摄人心魄。
  这是帝国的胸怀,这是何等的审美,难道这就是诗中大唐吗?这就是那个满天星斗遍地诗歌的大唐吗?如果建筑有灵魂,那这座孑余的大殿一定承载和凝聚了那个时代的审美与志趣,一斗一拱中彰显了大唐帝国的雍容与气度!在红墙中的泥土与松木的黏合中,抵消了多少金戈铁马与战乱和自然灾害,它竟然真得存活了下来!历经千年,让我们看到了大唐的风骨与气度。而于此间,我感到了自己的渺小与窘迫,仿佛一个幼稚的孩童赤身面对艺术的宝库与殿堂,而我除了内心巨大的震撼与感叹,似乎所有语言和辞藻在她面前都是乏味的、干枯的,不值一提。
  时光千年,岁月不老,建筑永存。佛光寺,是匠人表达了江山,给土木赋予帝国的轮廓?还是江山唤醒了匠人心中的审美与建筑的苦心孤诣?当二者碰撞,在这青山绿林间用土木松石和着大唐的独特骨血留下了这座精美绝伦的建筑,让我们远隔千年仍可对华夏千年来流淌的血脉和高贵的气质触手可及、直击灵魂。
  我庆幸我还能遇见她,如果她注定要穿越千年,留给更远的后人,那么,于此时,我们只是彼此的匆匆过客。我小心翼翼不敢踩踏或打扰每一个台阶、窗棂、斗拱、脊兽、端坐千年的神灵、佛陀……继续凝望,继续聆听,是山风唤醒了我的思绪,还是我打扰了大殿的梦?
  于此间、于此时,山在,风在,我在听风,风在听我……

□刘汉斌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4-09-30期

  • 第2024-09-27期

  • 第2024-09-26期

  • 第2024-09-25期

  • 第2024-09-24期

  • 第2024-09-23期

  • 第2024-09-20期

  • 第2024-09-19期

  • 第2024-09-18期

  • 第2024-09-13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