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冬格外温暖,让我一下子想起了小时候,农村孩子上学时手里提的那些小火盆。
那时候,每到冬天,上小学的农村孩子们都要提着一个小火盆。
我上小学的时候是在上世纪六十年代中期,那时候,冬天的天气格外地寒冷,现在想起来都有点毛骨悚然。那时候我们身上穿的不过是一条薄棉裤、一件薄棉袄,里面再没有任何保暖的衣服了。棉袄是对襟的,西北风一刮,直往衣服里边钻,真是刺骨的寒冷。脚上穿的是薄棉鞋和手工纳的棉布袜子,一双鞋袜有时候要穿两三年。每一个孩子的脸、手、脚,在冬天里都冻得红彤彤的,每一双小手和小脚都肿得厚厚的。
冬至过后,开始数九,最寒冷的时候到了。那时候的学校条件很差,教室的门破破烂烂,总是闭不严实,窗户也是用麻纸糊的,西北风直往教室里钻。这时候,我们这些小学生,为了取暖,便把家里的烤火盆寻找出来。火盆是一只扁平的铁盆,铁盆中央用于放木炭,四周用几根铁丝承托,保持火盆平衡,也是方便提火盆的。条件稍微好一点的人家有铜火盆,或者生铁火盆。条件差的人家,就寻找一个类似铁盆子的东西当火盆用,或者找一个破洋瓷洗脸盆子,给边沿上穿上几根铁丝,就是一个火盆子了。
那时候的冬天,每年都会下几场大雪,风雪交加的早上,爸妈会把灶膛里未烧化的木柴夹入火盆里,再加上一些木炭,一会儿火苗就冒起来了。我们就这样提着火盆,走在上学的路上。火盆子里的木炭,经风一吹,就会燃烧地越发旺起来,赶到学校时,火盆里的炭烧得通红通红的,没有一丝烟。
大多数孩子上学都提着火盆,一个个火盆,让教室里一下子便暖和起来。我们搬来小板凳,一边朗读着课文,一边在火盆旁团团坐定,将冻得通红的小手放在火苗上烘烤,暖流一下子便从指尖流到了心里。有时我们还会脱掉鞋袜,抬着脚丫子去烤火。
那些年,我们村种了很多红薯,每年生产队都会给每口人分四五百斤红薯,人们把红薯运回家,放在地窖里储藏。冬天,红薯就成了烤火时最诱人的零食,我们将红薯埋在炭灰底下,埋得严严实实。过不了多久,烤红薯的香味就从炭灰的缝隙中钻了出来,我们的口水也开始涌动,大家七手八脚地将红薯扒出来,放在手上,鼓着腮帮子对着红薯吹着气,从左手倒腾到右手,再从右手倒腾到左手,稍冷后剥开黑乎乎的皮,轻轻咬一口,一缕甜香在舌间流转。红薯滋养了我们的童年岁月。
因为经济条件差,好木炭一般人家也烧不起。大多时间,学生们的火盆里烧的都是一些玉米芯,或者山里的柴禾。这些东西没有木炭好燃,烟又多,又浓。有时候上学路上风太大,不是不小心把衣服弄着了,就是火盆子里的火柴被大风刮跑了。不管怎么说,那时的冬天,只要有火盆相伴,我们就能有个温暖的冬天。
薛振堂(河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