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版:子夜

读《山阴杨庄学校记忆》有感

  《山阴杨庄学校记忆》一书由张世满先生编撰,这部乡村“学校记忆”,很艺术地展示了杨庄学校一路走来,与民族、与国家发展同呼吸共命运的历史画卷;也是一部活脱脱的乡村教育史。
  以回忆形式修史,这是一个创意。《山阴杨庄学校记忆》由从杨庄学校走出来的六十余名师生尽写杨庄学校轶事;又由同样从杨庄学校走来、成长为著名史学专家的张世满教授亲力亲为,对杨庄学校历史的修治,用史学理论给予指导,为这部著作制定了纲领,使作品有了依循,不仅发动大家写稿,且亲自撰写了核心部分。用张世满的话说:“《山阴杨庄学校记忆》这本特别的书,将使我们已经关闭的母校永远活着,不仅活在世代杨庄乡亲的心中,也将活在历史中,母校会因此书而不朽,这是我们60多位师生作者献给母校最珍贵的礼物。”
  这本书具有多重的显性社会效应与特殊的现实意义。首先,弥补了教育史学对乡村教育史的研究。其次,开启了学校史研究的新领域,启迪全社会兴教重教的自觉。该书生动地证明,教育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永恒主题,人才成长和发现的活水源头。村志记载,杨庄从明代截止到2007年,出过举人1名、秀才5名,民国时雁北司令1名,新中国地师级3名,县处级20名左右,博士6名,硕士生26名,本科115名,大中专170余名。各时代均有乡贤涌现,无一不是教育的成果。再次,学校记忆还是杨庄村志的拓展与延伸。2009年,杨庄有了自己的村志。张世满为村志作序,但书中教育方面的内容很少。这次学校记忆专著,周延并完善了村志的欠缺。第四,为乡村文化建设提供了教材。教育是文化,文化建设教育不能缺位。记忆专著,会使杨庄村的文化素质有个质态变化。杨庄学校记忆,一大批当事人、文化人,追忆成长,把家国情怀装满杨庄,大家都在出人才上比拼着、竞争着,争当乡贤,这种氛围在这本书中得以彰显。第五,为杨庄根祖文化建设与弘扬提供了智力和资料支撑。记忆专著翔实地记录了若干班级,准确详细地把同学情师生情留驻在历史中,其间更有族群、家庭的人物记忆。这样不仅让邻里乡亲和谐相处,更对修谱立传和村风村貌改变是一个大促进。
  读完《山阴杨庄学校记忆》,耳畔仿佛有一个“话外音”在回响,顺着杨庄学校百年记忆前行:私塾——庙堂学校——完整的小学、初中以及农校;从早年的进士——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小学生、初中生——走进高校的本科生、硕士、博士研究生,多少高知成群结队走出杨庄!这是杨庄记忆中的辉煌。然而,乡村学校走到今天已不复存在,读者不免会叩问,当代乡村教育向何处去?这种忧念、争论与思考,正是我们民族教育走向振兴的观念准备与现实呼唤。从杨庄学校的记忆中窥斑视豹,我们会隐约感到乡村教育一种充满希望的另面辉煌。孩子进城读书,享受丰厚的教育资源,实现城乡教育平等公平化,何乐而不为?历史和现实给予我们的答案是:新时代乡村教育振兴指日可待,更高层次的乡村学校会在城市华丽转身,未来可期。
  《山阴杨庄学校记忆》还有一个鲜明的编著艺术,就是体现“唯物史观”,人民创史的思想贯穿其中。记忆专著从体例看,张世满的文稿不仅说明学校的简史,而且阐述学校记忆的史学价值和社会意义,加上六十多名师生著就的回忆文章,很鲜活地再现了村学昨日辉煌、曲折路程、感人故事、真实历史与难以忘怀的曾经。用这样的方式记史写史,给人留下了永恒的感动与不变的家国情怀。

□石清礼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4-11-18期

  • 第2024-11-15期

  • 第2024-11-14期

  • 第2024-11-13期

  • 第2024-11-12期

  • 第2024-11-11期

  • 第2024-11-08期

  • 第2024-11-07期

  • 第2024-11-06期

  • 第2024-11-05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