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版:往事

一个被称呼为“王规定”的交通警察

  •   榆次公安局退休民警王安国,老家文水汾曲村,从小家贫,仅读了两个月的书。20岁那年,村里照顾参了军。先在太原,后来分到阳泉义井煤矿看押犯人。1968年,转业到北京,在北京交通大队二中队当交警。过了一年,老王成家后,与人对调回榆次公安局当了一名交通民警。
      86岁的老王追忆着往事,清晰地对笔者说:“人们说我是榆次的‘岗楼第一交警’不对,以前有科长。要说我是第一个在‘八一’饭店岗楼执勤的交警倒是事实。那时,榆次只有两个交警执勤岗楼,一个是北门口,一个是‘八一’饭店。‘八一’饭店在榆太路上的一个十字路口,离城远,在汽车站旁边。那里很乱,没人愿意去。我就带着徒弟李三宝,到了‘八一’饭店岗楼执勤。那时我们叫公安局交通科,科里十来个人。李三宝才15岁,文化不高,人们瞧不起。我鼓励他好好学习,不要像我没文化。而三宝也很爱学。现在,副处。”说到这儿,老王一种师傅说到得意徒弟时的骄傲不禁溢于脸上。老王接着说:“那时人们的交通意识差,违章的比较多。我在北京养成的习惯,对违章的严格按规章办事,教育人们遵守交通规则。因此也得罪了人。一次在街上扣住一辆自行车。下午,局里的一个科长给我打电话,问:‘今天你在岗楼扣了一辆自行车?’我说是。那科长说是他儿子的。我不会像有的人:哎呀,不知道是你儿子,给你送过去(车)呀,还是让他来拿(车)呀?既执了勤又送了人情。还直直地问人家:‘你儿子还说什么来?’那小伙子骑车撞了人,我拦住了他。那小伙子很冲,说:‘你怎么扣的,还怎么给我送回来。’我没理他。果然,这是要我给人家把车送回去呢。这下,把人家给得罪了。”
      “不过,父亲的同事对我们家的帮助还是很大的。”老王的两个闺女王丽琴、王丽花姐妹接着父亲的话,一人一句地说,“父亲刚到榆次,人生地不熟。我们和母亲一下都到了榆次。侯洪,他刚从教育局调到公安局,看我们上学没着落,就一次次跑教育局,把我们安排到了东大街学校。解决了我们姐妹上学的问题。我们家人口多,刑警队的张子勤把他家的一张很大的钢管床给了我们。父亲说得给钱。张叔叔说给啥钱了。”提起这些过去几十年的往事,至今还让王丽琴姐妹念念不忘。
      老王说:“老伴来了榆次没工作。一次街道上招工,报名体检上了班,环卫处是大集体,扫马路一天给一块钱。给分了好长的一段路,扫不过来。我就替她扫。有人见了,说‘那个扫马路的警察’。我不在乎,劳动挣钱不丢人。老伴扫了16年马路,我也帮着扫了16年。现在退休了,一个月2300元。挺好。四个子女,三个女儿,一个儿子,都在工厂上班,工厂都破产了。有的自养,有的搞小经营,有的也退休了。咱没文化,工作一辈子没犯错误,住公安局80多平米的房子,正科待遇。”说到这儿,老王脸上有一种非常知足的表情。
      王家姐妹听父亲介绍她们,接着父亲的话说:“那时我们住在公安局排房里,前边有一块空地。我爸还养鸡、种菜。我妈扫菜市场,人家卖菜剩下的菜叶子,我爸帮着收拾回来,剁碎了喂鸡。没办法,家里人口多。后来我爸到看守所上班。不是领导,可他直接管里边的人。有人就找到家里来,送钱,一沓沓,红红的,没见过那么多(钱)。父亲总是断然拒绝,绝对不收,违法的事绝对不做。父亲以他朴实的言行教育我们。父亲一辈子就是一个普普通通的民警,可我们很为父亲骄傲。”
      当年的管教民警、退休多年的郭双保,如今提起老王来依然很感叹:“老王工作认真,一切按规定办事,人称‘王规定’。老王的老伴在环卫处工作的时候用的清洁车,老是被人扎破胎,其实,我们都知道就是有人报复老王。可老王是扎一次,就自己补一次,扎一次,补一次。从来没有想过去找这个人麻烦。没想到,竟把那个偷偷扎他老伴车胎的人感动了。一次,在车子前留下10块钱,再也不扎了。老王以这样的方式继续教育着出来的人。”

    李砚明(榆次)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4-12-03期

    • 第2024-12-02期

    • 第2024-11-29期

    • 第2024-11-28期

    • 第2024-11-27期

    • 第2024-11-26期

    • 第2024-11-25期

    • 第2024-11-22期

    • 第2024-11-21期

    • 第2024-11-20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