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版:子夜

故乡丢失的纽扣

  前不久,在尹姨的朋友圈,看到这样一段话:“由于外孙的羁绊,我是故乡丢失的一粒纽扣,别扭的缝补在他乡的锦上,像一个没有成绩的学生,徘徊在放学的路上。”这段话,尹姨借一位女诗人的诗,表达了自己旅居他乡的心境。看到这条信息时,我的内心颇为触动。
  尹姨是我的同乡,之前和我住在同一小区。三年前的夏天,我正怀着二胎,一边工作,一边带娃,日子过得手忙脚乱,只好打电话请母亲进城帮我照看大宝。在老家种了几十年地的母亲,犹豫了几天,还是下定决心把家里的田地租给了邻居,拎着包来到了我的身边。母亲刚来城里的时候,不会说普通话,到哪里都是操着一口方言,也正是因为这一口方言,她和同镇的老乡尹姨在人群中发现了彼此,两人一交流,竟还沾亲带故。老乡见老乡,分外亲热。从此,她俩也算有个伴了。
  母亲刚进城时常跟我抱怨说,住在城市的楼房里,低头脚够不着地,抬头眼看不到月亮,像关在笼子里一样。最困难的是,她买菜不会刷微信,坐公交车搞不清方向,拿快递打不开快递柜门,接送大宝放学也常常搞错了时间。要强了一辈子的母亲,在城市的车水马龙中慌了神。这些状况,在认识尹姨后得到了改善。
  那时,尹姨的外孙尚小,还没上幼儿园。每天,送完我家大宝上学后,母亲就约尹姨下楼。她俩带着尹姨的外孙,一块逛街、散步。渐渐地,母亲开始主动跟我分享她的日常。她认识了很多和她一样进城带孩子的老人,湖北的、内蒙古的、河南的、四川的、海南的、云南的……五湖四海的老人们为了帮儿女带孩子,离开了熟悉的家乡,漂泊在陌生的城市里。他们聚在一起,互帮互助,在他们的陪伴下,母亲的日子开始变得活跃起来。那段时间,母亲学会了使用智能手机,买菜刷微信、迷路开导航、取快递按取件码,她的脸上也开始有了笑容。
  一年前,尹姨因为女婿工作调动,去了相邻的街道生活,离我们2个公交站的距离。虽说距离不远,天天见面的两个老人,还是分开了。刚开始时,两人经常在微信上聊天。渐渐地,两人各自为了孩子忙碌,见面少了,聊天也少了。我将尹姨发在朋友圈的信息念给母亲时,母亲若有所思地说:“有段时间没见她了,她还开始学诗了啊,长文化了。不过咋听着像不开心的样子呢?”
  我看了看母亲,半开玩笑半认真地说:“你有空去找她玩,多约几个老乡一块去,你们这些故乡的丢失的纽扣,凑到一块,就是整整齐齐的一套纽扣了。”
  第二天一早,母亲就约上几个老朋友,步行去找尹姨了。他们一块逛街,喝茶,尹姨又诗兴大发,发了一条朋友圈信息:“享受阳光,享受蓝天,享受微风,享受在他乡恣意盛放的快乐。”随即她又补充道:“大雪已到,冬日始俏。岁月言欢,好日常在;天冷添衣,问君冬安。”
  隔着手机屏幕,看着这些温暖的文字和满满的九宫格笑脸,我心甚慰。感谢老人们为我们稳定了后方,让我们这些年轻人得以安心地工作,努力地在他乡拼搏。或许,对于我们这些将父母拽进城带娃的子女来说,最大的欣慰莫过于看到这些“故乡丢失的纽扣”能够开心快乐地别在他乡的锦上。

□雷亚梅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5-01-13期

  • 第2025-01-10期

  • 第2025-01-09期

  • 第2025-01-08期

  • 第2025-01-07期

  • 第2025-01-06期

  • 第2025-01-03期

  • 第2025-01-02期

  • 第2024-12-31期

  • 第2024-12-30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