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版:子夜

出书

  老牛退休了。老牛退休后不像许多人有太多失落感,他早就想好了,退休后写点东西,为自己写。工作了几十年,一直在办公室系统,乡党委办,县政府办,市政府办;干事,科员,副主任、主任,副秘书长兼主任。与同龄人同时代人同级别人相比,位置一直挺显赫,总是处在核心地带,但也就只是一个重要的配角。
  他整理了一下,一辈子起草的文件稿、讲话稿,包括领导们在报刊上发表的署名文章,摞起来比两个他还要高,说著作等身也不为过。退休后,无论如何也得为自己写点东西,要在标题下或书的封面,堂堂正正署上自己的大名。
  欢送会一开过,老牛就迫不及待开始写了。可是写什么呢?以前写的东西,基本都是“命题作文”:三干会讲话,“两会”报告,都是制式文章。不管岁月怎么更替,时代怎么发展,不管是张书记李县长王主席乔主任,无非都是标题翻新。格式内容么,反正都那几点:过去一年的回顾,当前形势和任务,实现新目标的措施和保证……写到后来,尤其是出现了电脑智能化,老牛都不用手指敲了,直接对着电脑语音输入,或者干脆把十几年前的东西翻出来扫描,再将若干关键词换成流行语,即告完事。现在要给自己写了,不能也写这些八股文,需要写点自己的心声,思来想去,却不知道写什么好了。小说?不行,想象力已经枯竭。散文?也不行,情感已经干涸。那就写点纪实文章吧,这些年服务了这么多领导,政治生涯还是蛮丰富的,别的不说,光省级领导,就“培养”上去三位,市级领导更是一大把。哪个人没有点璀璨政绩?哪段政绩跟他老牛没有关系?对,就写这些,然后集结成书,老领导老部下们捧书在手,保准感动激动得热泪盈眶!
  题材定下后,老牛开始撰写,他感到才思泉涌,那些旧日的星光,还是很令他心旌荡漾,每天简直像在一场接一场地心理按摩。指尖下的方块字,像夏日山洪裹挟的泥沙,浩浩荡荡倾泻而下。不到半年,三十万字就出来了,经过几番校对,把事件、主人公、年月日核对准确,稿子就定了。
  然后寻找出版商。一位老领导给介绍了某出版社,社领导很重视,安排一位优秀编辑担任责编。一个月后,反馈意见出来了,说,对不起老同志,这本书不适合出版。老牛问为何?答曰,第一涉及领导太多,许多事情无法核实真伪。第二没太多文学价值,纪实文学也要有文学性。第三结构过于松散,缺乏系统性。不过……可以提供给史志办作参考。
  老牛听后如当头浇了盆冷水,冒出的汗都冰凉冰凉。考虑用不用再去找老领导,责编好像已猜出来,笑着说,出版社也是讲效益的,这样的书,恕我直言,就是自费,也不会接。
  老牛只好讪讪而回。
  当晚在滨河公园散步,碰到某私人印刷厂老板,搭讪几句,就说到书。老板一听,说领导在任上没少照顾我,这件事就交给我好了,不用您出钱,我给您印两......五百本吧,够不?老牛想一想,既然不是正式出版,五百本也够送人了。
  二十天后,成书到手,排版印制得还算精美,彩色插页都是跟昔日领导的合影照,给整本书籍增光不少,用老牛的话说叫“蓬荜生辉”。老牛坐了儿子的车,亲自给每位老领导送去;同级别的,叫办公厅通信员取了送去;过去的部下,打电话互相转告上门来取;小学至大学同学,微信里公告自取或邮寄。五百本很快发出二分之一。
  手机里不断传来各方赞誉,老牛沉浸在幸福之中,快乐得几乎天天像蒸桑拿。半年后,传来一个不好消息,某领导被双规了。老牛陷入一种忐忑,倒不是担心受牵连,是觉得自己的大作,猝然失去了光辉。不过又想,或许只是函询吧?然而不久,微信群陆续蹦出“双开”“移送”等字样,叫老牛好失面子,便说,你们把那几页,撕掉吧。
  过了俩月,又有同学微信问,中纪委官方网站上公布的谁谁谁,不是你书里的那个吧?老牛好不沮丧,说,不管是不是,把那几页,也撕掉吧。可是紧接着又冒出第三位、第四位,纪检部门仿佛从老牛书中找到个老鼠窝,接二连三被掏了去。致使老牛的著作越撕越薄,薄到几乎只剩“家庭往事”那一章,总共不到三十页。这一章记述的,是多年来为了工作,他不顾家庭不顾父母,以致妻子不得不提前病退,孩子也没考上好大学,自己欠他们太多。有同学说,只有这一章,写得感情真挚,可惜已经不成其书。
  老牛听了,掩面而泣。
  当晚,一个收破烂的,踅进老牛家。

□贺虎林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5-02-26期

  • 第2025-02-25期

  • 第2025-02-24期

  • 第2025-02-21期

  • 第2025-02-20期

  • 第2025-02-19期

  • 第2025-02-18期

  • 第2025-02-17期

  • 第2025-02-14期

  • 第2025-02-13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