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版:子夜

暖心小店

  在县城那条狭窄的老街上,有一个不怎么起眼的小饭店,人气却很高。
  小饭店门上的一块木板上写着“张嫂饭店”四个字,没有豪华装修,几张老式的木桌木椅,加上墙上挂着的几幅泛黄的菜谱,就是这家店的全部家当了。就是这么一个小饭店,却总能在每个清晨与黄昏,迎来送往着众多的客人。让人们最难忘的,是店里那位总是带着笑脸、说着暖心话语的老板娘张嫂。
  张嫂穿着朴素,总是系着一条沾满油渍的围裙,在饭店里忙前忙后。小饭店的菜都是一些家常菜,是张嫂的丈夫炒,张嫂负责端菜和招呼客人。每当有顾客光临,她总是热情地接待,耐心询问口味偏好,仿佛是在为自家亲朋准备盛宴一般,给人一种亲切感。
  一天中午,我和几个朋友聚餐后,去“张嫂饭店”给加班的妻子打包饭菜。张嫂迎上来问:“都快两点了你还没吃午饭呀?这可不行哟,会饿坏身体的。”我赶忙说:“不是我吃,是给我妻子炒个菜,打点饭给她送去。”不一会儿,张嫂把炒好的菜打好包端出来,又去给我弄饭,并问道:“你妻子是干什么的?”我说:“她在一家超市打工。”张嫂本来已把饭弄好了,准备打包了,却说:“你妻子是在超市打工,下体力嘛,这点饭肯定不够,我得给她多弄点。”听了张嫂这话,我心里很温暖。
  在“张嫂饭店”吃饭,似乎没有高档餐厅的拘谨与距离感,有的只是亲朋好友间的亲切与随意。张嫂时不时和客人们打打招呼,询问菜品是否合口味,那份真诚与热情,让人感到格外温馨。
  有阵子父亲在我家,一天因为家里停气,我便带父亲去小饭店吃饭。张嫂十分热情地说:“我一看呀,这位就是你的父亲!”我说:“是的,父亲很少来县城,他平时也舍不得进一次餐馆吃饭的。”张嫂说:“老人家,你今年高寿?”父亲说:“我呀,明年就八十岁了。”张嫂笑了说:“看您这身体这么硬朗,哪像八十岁的人哟。老人家,你难得来一次县城,就在你儿子家多住几天吧。”父亲说:“我来了好几天了,过几天我得回乡去了。”本来不想出来吃饭的父亲,听了张嫂这一席话,他感到很亲切也很开心。
  很快张嫂把我们点的菜弄好了,端上桌后,喜欢喝点酒的父亲要了一杯酒慢慢喝着。正是冬天,菜一会儿就冷了,张嫂走过来说:“菜冷了,老人家吃冷的对胃不好,我端去给你们热一下。”父亲赶忙说:“老板娘,太谢谢你了。”可父亲的酒还没喝完,喝了酒的父亲话似乎也多起来,他边喝酒边说话,过了一会儿菜又冷了,张嫂又走过来说:“菜又冷了,我再端去给你们热一下。”我说:“没事,不用再麻烦你了。”张嫂说:“这有啥,看老人家难得这么高兴,就让他慢慢吃吧。”这时,我和父亲非常感动,父亲说:“这老板娘真好,也难怪她这店里生意这么好。”
  这时,一个背着大包的小伙子走进店里,一看就是进城来找活干的,张嫂迎上去问道:“小伙子,你吃点什么?”声音带着温柔和关怀。小伙子说:“随便吧,来豆花饭吧。”张嫂说:“好嘞,一碗豆花饭,马上就来!”老板娘爽快地应着,转身走进了厨房。不一会儿,一碗热气腾腾的豆花饭摆在了他的面前。张嫂并没有离开,却问道:“小伙子,看你这神情,是不是遇到什么烦心事了?”小伙愣了一下,本想拒绝回答,但看到她那真诚的眼神,最终还是点了点头说:“我进城找了两天都没找到活儿干。”张嫂听后,微微一笑,说道:“人生在世,谁没有个坎儿呢?昨天,有个在人我这儿吃饭,我听他说下面东关有个小超市要招一个送货员,这时超市还没下班,你吃了赶快去问一下吧。”她的话如同一缕阳光,似乎让小伙子看到了希望,他脸上出现了开心的笑容。
  我和父亲吃好后走出小店,父亲说:“这家小店的老板娘真好,她今晚给我们的菜热了两次,可她却一句怨言都没有。”父亲来我这儿好几天了,我还是第一次看见他这么高兴,我说:“是的,老板娘人很好。”父亲说:“她这家店不但菜好吃,她所说的话句句暖心。明天中午,你就别专门回家给我弄饭了,你在单位吃了就好好休息一下,我自己来这个店里吃。”
  此时,正是夜幕降临,我回头看了看,小饭店里灯火通明,热气腾腾,人气十足,还时不时传出食客们的欢笑声,也许他们在这里也找到了一种家的感觉和温暖。

□张孺学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5-03-13期

  • 第2025-03-12期

  • 第2025-03-11期

  • 第2025-03-10期

  • 第2025-03-07期

  • 第2025-03-06期

  • 第2025-03-05期

  • 第2025-03-04期

  • 第2025-03-03期

  • 第2025-02-28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